云南普洱茶产区古树茶:西双版纳产区勐海古树茶特点考察实录

  1、栽培型茶树
 
  古茶园中栽培型的主要是普洱茶种(C.assamica)。布朗山乡的班章村委会老曼娥和布朗山乡的曼糯分布有苦茶变种(C.assamica.var.kucha)。从叶型可初步划分为长椭圆形和椭圆形两种;从芽叶色泽可划分为绿芽和黄芽。古茶园的地方品种可称为勐海大叶茶、勐海苦茶、勐海大白茶等。在大面积栽培型茶园中,以勐海大叶为主,其中尤以班章群落、曼夕群体、章朗群体和曼迈群体为好。这些地方的群体品种特征特性较一致,当地群众长期以来自采自制习惯,制晒青品质均优。具有代表性的大茶树有:
 
  (1)贺开大茶树(C.assamica普洱茶种)
  生长在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曼弄新、老寨交界处,海拔1600米的茶园中。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张,;树高3.8米,树幅7.3×6.55米,基部围粗2.12米,自基部0.55米处有5叉分枝,最大干围1.72米,约树龄约700—800年。发芽密,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三叶长5.6CM,春茶开采期是3月中旬。叶长12.1—15.0厘米,宽4.7—5.5厘米,侧脉12—15对,叶形椭圆,大叶类,叶色深绿,叶面隆,叶质软,叶基楔形,叶姿上斜,叶尖尾尖,叶缘微波。现采制晒青茶。
 
  (2)曼蚌大茶树(C.assamica普洱茶种)
 
  生长在勐海县勐混镇的曼蚌村委会的广别老寨,海拔1590米先六家茶园中。据主人说最早听说这片茶园是从老班章引入茶籽栽种的。植株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9米,树幅3×3.55米,基部围粗1.25米,自基部0.45米处有2叉分枝,最大干围1.21米。发芽密度中,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三叶长5.6CM,节间特长;春茶开采期在3月中旬。叶长16.8—21.2厘米,宽6.1—6.5厘米,侧脉13—18对,叶形长椭圆,特大叶类,叶色绿,叶面隆,叶质软,叶基楔形,叶姿上斜,叶尖急尖,叶缘微波。茶多酚含量高,现采制晒青茶。
 
  (3)曼夕大茶树(C.assamica普洱茶种)
 
  生长在勐海县打洛镇的曼夕村委会的老曼夕,海拔1600米的玉章坎家茶园中,90年代初考察时树体尚完好,但现在已断两叉,现在仅剩一叉,且长满寄生物,树势十分衰弱。植株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8.4米,基部围粗2.06米,自基部0.49米处分叉。发芽密度中,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春茶开采期在3月中旬。叶长16.8—21.2厘米,宽6.1—6.5厘米,侧脉13—18对,叶形椭圆,特大叶类,叶色绿,叶面微隆,叶质软,叶基楔形。现采制晒青茶。
  (4)曼糯苦茶(C.assamicavar.kucha)
 
  生长在勐海县布朗山乡村委会曼糯,海拔1300米的茶园中。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张;树高8.25米,树幅5.25×4.55米,基部围粗1.76米,自基部0.35米处有2叉分枝,最大干围1.76米。发芽密度中,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三叶长5.6CM,春茶开采期是3月中旬。叶长12.6—15.5厘米,宽5.5—6.5厘米,侧脉18—21对,叶形椭圆,大叶类,叶色深绿,叶面隆,叶质软,叶基楔形,叶姿下垂,叶尖渐尖,叶缘微波。滋味特苦,现采制晒青茶。
 
  2、野生型茶树
 
  勐海的野生型茶树目前只有巴达乡贺松大黑山有分布,处于海拔1900米的森林之中,在高大阔叶林覆盖下,植株生长茂盛,基部围在1米以上高度,超过1.5米有11株,其中著名的野生茶树王---巴达大茶树就生长在这里。这些野生茶树为大理茶种(C.taliensis),叶片绿色,新叶带红色,芽叶茸毛稀少,树干灰白,多数长满苔藓地衣,松萝垂挂,藤本植物缠绕攀治其上,周围的小茶树参差不齐,繁衍不断,和野生茶树混生的还有近缘植物厚短蕊茶。具有代表性的大茶树有:
 
  巴达大茶树(C.taliensis大理茶种)
 
  生长在勐海县巴达乡大黑山海拔1850米的次生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型大茶树。植株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23.6米,基围厘米,树幅8.8米,胸径68.47厘米;叶长13.0—16.2厘米,宽5.6—7.1厘米,侧脉11—13对,叶质薄脆,叶姿上斜,叶尖尾状和渐尖,芽叶无毛;花朵大,花白带黄,直径5.8—7.7厘米,花瓣11—14枚,柱头5裂,萼片无毛,茶果呈梅花形,果皮厚,种子近球形;鲜叶制成茶有苦涩味。六十年代以来在该地共发现10余株大茶树和成片分布幼树,本次普查发现树基围180厘米以上的有5株。
 
  3、近缘植物
 
  连片分布的茶树近缘植物是厚短蕊茶,原来主要分布在巴达乡贺松大黑山,这次普查在勐遮镇南木岭村委会安乐村大黑山又新发现占地近万亩的厚短蕊茶,这座山与巴达贺松大黑山连在一起。在布朗山乡回黄也有零星分布。其叶片与茶树叶片很相似,一些群众将其误认为是野茶,其主要区别是厚短蕊茶叶片无光泽,果实球形状,色绿或黄,多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密林中。
 
  此外,在巴达乡大黑山中还发现1株高大乔木,基部围粗2.2米,叶片与茶叶类似,披针形,叶缘无锯齿,据当地群众反映花和果与茶树近似。
 
  南糯山古茶树、古茶园
 
  南糯山村委会辖23寨562户,哈尼族为主体民族,总人口4632人,有耕地面积13260亩,主要经济作物为粮食、茶叶。2003年末有茶园面积亩,产量吨。据估测,古茶园占面积12000亩,茶园土壤为红壤,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树、红毛树、花皮树、飞机草、叉叉草等。古茶树长势较强,密度较大,为169株/亩,村民对茶园管理较好。
 
  代表性植株:
 
  (1)半坡老寨茶树1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563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树高4.9米,树幅7×7.4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61厘米,主干胸围147厘米,叶长宽18.2×7厘米,叶形卵形,叶片着生状上斜,叶齿浅钝稀,叶色深绿,叶缘平,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质脆硬,叶基楔形,叶脉13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2)半坡新寨茶树1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701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树高4.0米,树幅5.6×4.7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70厘米,叶长宽14.2×4.5厘米,叶形披针形,叶片着生状下垂,叶齿中等锐密,叶色深绿,叶缘平,叶身内折,叶面平滑,叶质中等,叶基楔形,叶脉13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3)半坡新寨茶树2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海拔1652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树高4.7米,树幅9.7×9.0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36厘米,叶长宽14.8×5.1厘米,叶形披针形,叶片着生状水平,叶齿深锐密,叶色绿,叶缘平,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质中等,叶基楔形,叶脉14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帕沙村古茶园
 
  帕沙村委会有老寨、中寨、新寨、南干、老端等5个村民小组,主体民族为哈尼族,总人口1844人,419户,主要经济来源是粮食、甘蔗、茶叶、畜牧,人年均收入923元。古老茶园面积3000亩,土壤为红壤,代表性植被有麻栗树、野板栗、洗碗叶、飞机草等。茶树树龄在200--500年之间,茶园密度为125株/亩。
  代表性植株:
 
  (1)帕沙茶树1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692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7.1米,树幅5.7×4.9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97厘米,主干胸围192厘米,叶长宽11.5×4.0厘米,叶形披针形,叶片着生状下垂,叶齿中等密钝,叶色深绿,叶缘平,叶身背卷,叶面微隆,叶质脆硬,叶基楔形,叶脉11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2)帕沙茶树2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713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半开张,树高6.63米,树幅5.7×5.4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10厘米,叶长宽11.5×4.5厘米,叶形卵形,叶片着生状上斜,叶齿中等钝稀,叶色黄绿,叶缘波浪形,叶身背卷,叶面微隆,叶质中等,叶基楔形,叶脉13对,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
 
  (3)帕沙茶树3号,学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海拔1721米,树型小乔木,树姿开张,树高4.3米,树幅5.7×5.1米,长势强,分枝中,基部围160厘米,叶长宽12.5×4.6厘米,叶形披针形,叶片着生状水平,叶齿深钝稀,叶色绿,叶缘平,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质软,叶基楔形,叶脉13对,芽叶色泽微紫,茸毛多。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