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数字化评价体系:普洱新生茶的转化方向问题

  普洱新生茶的转化方向问题,一直忌讳,第一重要的问题是:在经过相当的陈化期后,能出“气”吗?这等于是问能转化成普洱茶吗?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在经过相当的陈化期后,“滋”的完美度好吗?目前实践中,品到的茶品,有的经过四十年陈化期,汤感中的苦感依旧存在,这不能不说是“滋”上缺陷。这个转化方向的问题,牵扯到茶区,牵扯到茶群,本文还是回避为好,回避不等于不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

  对转化快慢和转化方向问题,是无法从理论上推导的,只有从实践中去看出问题,用历史遗留的茶品来检验,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

  新生茶,本文关注“津”,认为茶质是陈化基础,陈茶,本文关注“气”,认为是普洱茶的开始,从历史遗留茶品上、从成茶方式上,关注茶区、茶群能否转化为普洱茶,从“滋”的完美度上,关注茶区、茶群的转化方向。适茶性的研究,就是这个方向展开的,第一要点是未来能否转化为普洱茶,第二要点是转化后“滋”的完美度如何。

  在本文普洱茶架构上,第一、第二位的“气”、“津”的重要性,已经看到了,“滋”、“质”这一对,对于原料的风格相关联的适茶性研究,是从历史遗留茶品的研判开始的。这要从流行多年的好茶要拼配说起,现在的实践证明,如果转化的基础在茶质的话,那么新生茶的口腔刺激感就不是研判好茶的标准,拼配茶关注的是新生茶“滋”的感受,基本没注意到转化基础问题,历史遗留下来的拼配茶,发现的问题就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判断20-30年份的陈化茶,应该具备普洱茶的特征了,可惜这个年代的茶品,基本是拼配茶统治的年代,具备清晰的有“气”的陈茶,寥若星晨,普洱茶断代说的出发点就在这里了。

  当“津”与茶质正相关发现后,实践中发现,“津”是无法通过拼配来加强强度的,也就是说,茶质是原料的天然属性,不能从后天人工的拼配来提高。

  好茶要拼配,在本文观点下的好茶,是不成立的。当好茶要拼配的核心基础动摇之后,山头茶开始出现,这是寻求茶质的原始动力。

  茶质作为转化的基础被关注,是对普洱认识的提高和总结,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困扰着我们,就是:转化方向问题,转化方向问题最大的困扰是体现在陈茶的“滋”完美度上,有些陈茶虽然经过了相当长的自然陈化期,但是在“滋”上的表现不可接受。

  转化快慢问题和茶质对应后,新生茶的成茶条件就好办些,但是转化方向问题,就需要历史遗留茶品来做借鉴,通过借鉴,我们可以规避某些茶区的原料,在追寻优质普洱茶上,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对漫长的陈化期的一个保障。

  “滋”、“质”这一对,在这个时候,就要发挥重大的作用了,在茶质满足成茶条件后,就是靠这一对的研判,选择成茶的原料来源,规避某些茶区的原料。研判的核心是山头风格的鉴定,这个困难些,需要山头的标杆茶来反复训练和对比。山头茶的兴起,其实原始动力就是来自于转化方向的,茶质附加于山头茶,是对山头茶树生长环境的关注,关注茶质的前提下,关注山头茶,就是兼顾了成茶条件和未来的转化方向。

  限于市场一直没有对普洱茶有统一认识,所以目前的市场是以陈化年份为卖点的市场,在仓储条件差不多的前提下,以年份为主,但普洱茶和陈茶的差别在茶韵上是巨大的。

  适茶性,一个重要的新生茶课题,茶质、转化快慢、转化方向就是概括这问题的关键。

  冲泡规范:展现茶韵的结构

  茶韵的重要性,在本文已经揭示,茶韵也有自己的结构,把茶韵展示出来,是靠冲泡规范来完成的。这对于初次接触一个陈化茶来说的,洗茶的时间很短,洗茶后的歇茶则时间长些,洗茶冲泡时间短这是避免通过洗茶把不良信息处理掉,洗茶后的歇茶时间,是要充分的润茶,为后面的冲泡做准备。

  第一组头三泡的时间也很短,这一组三泡,基本是为体验、观察仓储、制程而设计的,不仔细的话,不良信息很可能被忽略掉了。后面各组,原则上要保证茶滋的均匀释出,通过这个程序,观察茶品的状态、状况及实际表现,为以后的冲泡掌握经验,也为以后的冲泡规范的调整做个依据。

  陈化茶状态千变万化,各有不同之处,需要通过第一个规范来掌握,并在以后的冲泡中修正冲泡规范,每种陈茶都有自己适应的最佳的冲泡规范,掌握茶品特点后,洗茶次数、各组冲泡时间、歇茶时间、组内泡数,投茶量,都可以做相应调整。

  陈化茶冲泡,主要是欣赏茶为目地多些,所以除了水温要保持100℃外,其它的如水的选择、煲水壶的选择,盛茶壶的选择,都可以尽量为提高品茗质量而有目地的调整。

  调试用冲泡规范,是全面了解茶品信息用的,商业上和品茗上,在调试冲泡规范完成后,获得的经验,去修正冲泡程序,应用到实际的冲泡规范中去,一般来说,每一款茶品,都有适合自身的最佳冲泡规范。

  测试用冲泡规范,是在冲泡规范下因为测试的原因修改而成,这是测试程序,规范要求比较高,这个测试程序只是为测试使用,不能以提高茶品的某些方面而有人为因素,应该在同一个测试平台之上完成测试。

  洗茶之短,避免丢失信息,润茶适当,为后续冲泡做准备,第一组三泡茶,对陈化茶,判断仓储信息、转化信息、制程信息,对新生茶以制程信息、茶品风格为主,这个是第一测试阶段,是茶品表现的序幕期,第二、三、四组,加上插入的三泡茶,对陈化茶判断转化信息、茶质、汤厚度、适茶性,对新生茶判断茶质、汤感、风格、汤厚度,这个是第二测试阶段,茶韵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津”开始显现,是茶品表现的呈示期,如果有“气”感,也能在这个阶段体验到,在20分钟左右冲泡完四组后,停止所有的活动,静静体验,这个是第三测试阶段,是“津”展现的最佳舞台,是茶品表现的高潮期,“津”强度的测试,就是在这个阶段来完成的,在“津”强度开始下降后,就进入第四测试阶段,是茶韵的再现期,是茶韵的尾韵阶段,有的茶品这个阶段非常长,有的可以用食物进食的方式来打断,有的不能打断,不能打断的那类茶品,简直就是茶魁。

  如果有“气”,“气”和“津”是如影相随的,比“津”的感受体验稍滞后,“气”强度测试阶段和“津”的测试阶段是相同的,通过一个测试平台,已经把茶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茶韵如四乐章交响乐般,也是由四个过程步步展开,和谐而美妙。

  测试过程严禁高谈阔论分散注意力,严禁起身活动带来外在因素,第三测试阶段最重要,茶品的测试评价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

  茶道茶道,这个道,就是规范,对过程、对环境、对人的心境,都有具体的规范,可惜,快餐文化的流行,茶道现在被忽视了,没有规范,茶韵是如论如何都展现不出来的。

  关于古董茶的冲泡规范,请参考著名普洱茶文化推广人何作如先生的古董茶冲泡规范,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很容易看到。

  水,特别重要,本文作者对本地17款桶装水测试表明,只有一款桶装水适合使用,水是茶的载体,这个载体不适合,就会使茶品的茶性展现不出来。

  测试用水,基本要稳定下来,这样测试平台就相对稳定些,测试用水不可用特殊的水来提高品茶质量,一般合适即可,品茗用水,那是越优秀越好。

  水温也特别重要,少一度,都可能影响茶品风格的判断,同时煮水时间不能长,这也是测试冲泡规范中根据目前煲水器具的容量及可冲泡次数缩短冲泡过程的设计依据。

  茶韵的重要性:茶韵对普洱生茶及普洱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贯穿了全部,无论新生茶还是陈茶。茶韵是茶的灵魂,普洱生茶、陈茶、普洱茶的茶韵各不相同,但是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步步扩展、延伸的,是个动态的过程,这是这个茶类最迷人之处。体验茶韵,需要环境和冲泡规范的配合,高谈阔论、注意力分散、多款茶品对冲或紧密连续冲泡,都破坏了一泡茶的茶韵展现,都是不可取的冲泡、品茗过程。

  茶韵的展现,有序幕、呈示、高潮、再现四个阶段,本文说过,这和四乐章交响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发现茶韵的表现方式,在于正确体验茶韵,冲泡规范完成,不等于茶韵的体验就结束了,后面静心体验,茶韵还有高潮、再现部分,一个完整的茶韵展示才完成。

  陈化年份,不是好茶的标准,无论有多少年份,没有优秀的茶韵表现,也只是一个一般性的陈茶。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