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体感是来自茶里的葡萄糖,那吃饭为什么没有明显体感?

  前阵子,茶友雪山古韵在知识星球上提问:
 
  既然体感是来自茶里的葡萄糖,那吃饭为什么没有明显的体感?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几个步骤:
 
确认语境
 
 
厘清定义
 
 
分解步骤
  说起体感,时常相伴出现的一个词叫「茶气」。
 
  什么是体感?什么是茶气?细分一下,每一个人的用法都不一样。在讨论前不确认语境,常常争论半天,才意识到双方说的不是一回事。
 
  茶气,有人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炁」,凭经验和灵性理解;我见过几个茶农说的茶气是茶汤的浓强度。至于体感,有人说是打嗝、上头等身体表现;有人说就是喝了老茶后身体暖呼呼的感觉。
 
  这些说法都挺有意思,但都受到个人经验限制。茶叶进化论品鉴体系里的体感,只单纯讨论可证伪的「发热感」。
 
  1、狭义的体感:发热感
 
  为什么喝茶时身体会发热呢?
 
  因为茶汤里含有糖类物质,比如葡萄糖、可溶性多糖等。
 
  当茶汤下肚,人体吸收这些糖类物质,血糖升高,于是人体需要藉由散热来维持血糖平衡。
 
  就好比电脑的散热板,而人体的散热板就是后背、手心、脚底等处。
 
  喝茶时感到后背发热、手心发汗,就是上述过程导致的。这就是我们说的狭义的体感。
 
  同时,茶汤里还有一类物质,叫做生物碱(又以咖啡碱为主),会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咖啡碱就好比电脑的风扇,会加速循环,所以发热感会更明显。
 
  讲到这里,我们来看看知识星球上的问题。
 
  吉祥提问:
 
  为什么我喝同一款普洱生茶,有时候有体感,有时候没有?
 
  体感的一个关键在于血糖平衡。
 
  人体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血糖指数是不一样的,血糖较低的时候,平衡容易被打破,所以发热感强。
 
  如果吃饱饭来喝茶,可能体感就不强;如果饿着肚子来喝茶,体感可能就很强。
 
  根据这个概念,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不同人喝同一款茶,体感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一样,因为不同人的血糖指数不同。血糖较低的人往往喝茶的发热感就强,血糖偏高的人甚至有可能几乎感受不到。
 
  毕竟,发热感本质上是人的感受,而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基于这个原因,喝茶时用有没有体感来判断好坏,也就相对不准确。体感更适合作为一个辅助评价,一个加分项。
 
  判断茶叶好坏时,要调动的是系统思维,而不能单一依靠某个指标。
  雪山古韵提问:
 
  吃饭时葡萄糖的摄入量非常大,体感应该会多倍于茶叶,但为什么吃饭时没有那么明显的体感?直接喝葡萄糖水也没有那么明显的体感?
 
  这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吃饭的体感其实不是不强,而是因为吃固体食物人体需要消化吸收的时间远多于液体,所以相对滞后,其实是有明显体感的。
 
  比如冬天吃羊肉炉,吃完身体会明显暖和起来。这种体感是多倍于茶叶的。
 
  二、茶汤里头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碱,会刺激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暂时增加热量释放。
 
  只喝葡萄糖水觉得没有体感是因为缺乏刺激。因为缺少刺激,所以就相对滞后。
 
  如果把葡萄糖水加入能够刺激代谢的物质,就会有明显体感了,比如姜糖水喝下去就会明显发热,这是因为姜糖水中既有糖类物质,又有能够刺激代谢的姜辣素。
 
  2、为什么普洱老茶的体感往往更明显?
 
  关于体感,再多讲一点:为什么普洱老茶的体感往往更明显?
 
  这是因为造成体感的可溶性糖,在陈化过程中会增多。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原理:
 
  普洱茶陈化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会裂解茶叶的纤维,将本来不溶于水的物质切断使之可溶于水,于是汤质越来越厚。
 
  原本被捆绑在纤维链中的蛋白质脱离出来,产生游离氨基酸,于是喉韵加深。
 
  整个过程中溶于水的总能量物质增多,于是体感变强。
  展开说,内容有很多,考虑篇幅,可以参考之前写过的《想知道怎么品鉴一款普洱老茶?方法奉上》(底部也有链接。)
 
  简言之:
 
  普洱茶(大树原料、加工正确为前提)随着微生物路径的转化,会从叶底纤维链中产生出更多可溶性多糖。这就是为什么普洱老茶往往有着更为明显的体感的原因。
 
  3、总结
 
  一、狭义的体感是指身体的发热感。因为茶汤含有糖类物质,人体吸收后血糖升高,于是需要藉由散热来维持血糖平衡。
 
  二、茶汤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会刺激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使发热感来得更为快速。
 
  三、普洱老茶的体感往往更强,是因为随着微生物的转化,茶汤中的可溶性糖类物质增多。
 
  本文编辑自知识星球,感谢茶友们的提问。
 
  原文|李扬编辑|家恆中琦
 
  阅读更多:
 
  想知道怎么品鉴一款普洱老茶?方法奉上
 
  看普洱茶叶底,能get到哪些信息?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