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冈仓天心《茶之书》

读冈仓天心《茶之书》

  郑子语/文

  一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远。在古人和今人之间沟壑一般的时差里,面对空间上的山高水远只能徒生感叹。诸如为何不能与竹林七贤同处一时,不过我看这未必是今人的不幸:在古人的文字中,我们真实不欺地相遇。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是今年所阅图书中的一大惊喜。我刻意压住激动,许自己慢慢游走字里行间。最后甚至是,避开日光灯的探视,挪去一个靠窗的房间,半坐在两米高的绿色盆栽之中,完全借助舒适的自然光,翻开书,用食指跟随目光清点一字一句,指上的螺纹与书页之间开始美妙摩行,用碳素笔轻轻地划上重点记号。

  这样一本以茶来论艺术谈哲学的书,竟催我在最后第七章《茶道大师》落下泪来。书的最后安排了一场悲欣交集的死亡。受佞臣所害,茶道大师利休被秀吉太阁赐予自行了断的死刑。书里讲:"只有和美一起度过一生的人,才能拥有美丽的死。"利休的死,令我想起弘一法师用悲欣交集来形容生死极境,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何等优雅冥妙。利休的死,隆重而低调。他把挂抽与茶具一一赠给客人,只留一只左右了自己命运的茶杯:"这只被不幸之人的唇玷污了的茶杯,绝对不能再让任何人使用。"杯碎人去。

  未能与冈仓天心促膝而谈,我还是在读完书之后列出我的问题:冈仓老师,你觉得今天日本茶道有没有继承传统文化?冈仓老师,东方茶文化的精神在哪些国家保存得最完整?在中国大城市中,位于CBD,那些花费巨资装修的茶馆茶楼,茶客们非富即贵,这是否违背的茶道精神?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融合的进程日渐加强,文化的交流亦是如此,东方与西方在文化上如何保持原有的特性?冈仓老师,你对中西合璧的作品作何感想?中国的茶与日本的茶在生活中的地位有何不同?

  二

  我以为"悲欣交集",亦能形容冈仓天心在写作《茶之书》时的丰富情绪。这种心情,与他所处的明治时期的日本不无关系。

  经济上的强势,如水从高往低流走,输出的是价值观,由此被强化的是经济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冈仓天心生活的明治时代,恰是西方现代化大潮汹涌而来的时代,日本面临是否"脱亚入欧"的选择。显然,"文化"亦成选项。冈仓天心的姿态非常明确,就是极力保护东方文化不受西方文化入侵和破坏。为此,他写了《茶之书》,写了《东方的理念》。在《茶之书》中,与其说是写茶,不如说是在写日本独特的文化和以茶文化为内蕴的东方文化、艺术、哲学。他不惜像一个抒情诗人一样深情赞美茶,说茶是艺术品,讲茶的优雅,写茶室的陈设如何与禅和道同构。他还用优美的句子写到了花和花道。

  他在世界文化的熔炉中炼就了自己:商人家庭出生,从小学习汉学,七岁时进入外国人开办的英语学校学习英语。大学毕业后做美术教育,桃李满园。他在纽约用英文写了这本《茶之书》。

  他的欣喜溢于字里行间,同时对西方的误解表示愤怒,对于西方华丽而单调重复的建筑很是不屑,对东方插花师对花的粗暴和西方社会对花的浪费都感到可惜。他对万物都怀有敬畏怜悯之情,我甚至觉得冈仓天心有一颗伤春悲秋的诗心。因为赤诚,他的偏执可以理解,甚至觉得可爱。

  在冈仓天心看来,"西方的自由只存在于物质上的竞争中,而不是人性的自由"。他在一碗茶中,发现了"人性"。

  三

  何为人性?解释太多太杂。在我看来,人性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人性之美与人性之丑,都是人性。茶以茶道、以哲学、以禅宗,带出丰富的人性--这是《茶之书》的内蕴与核心。

  茶的丰富意向,让茶在精神上很难定义。冈仓天心对茶的见解可谓高明。在他看来,茶的哲学,并非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唯美主义。他认为茶的哲学结合了伦理和宗教,是人们关于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全部见解,是卫生学,也是经济学,还是精神几何学。"它确定了我们和宇宙万物之间的比例感",这句话让我停留了几分钟,其意妙极。我不想一一列举,对茶道、禅宗、哲学之间的种种关联的阐述,冈仓的语言可谓精准,观点让人称赞。

  具体而言,冈仓天心从历史、宗教、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细节出发,鲜活地呈现出了一个活着的茶的哲学,令人感到,茶有魂,这魂由几股精神力量参与,代表了东方精神的内核。在地域文化上,它涉及印度的佛教、中国的孔儒伦理、日本茶师的深研。在茶道文化流变上,日本引进并保留了中国唐宋时期的饮茶习俗,并将之形成了仪式感很强的茶道文化。在本民族茶文化的发展上,日本的茶道日渐完善,与中国人茶的态度不同,茶在日本可以上升到生活艺术的宗教,而中国的茶道已然"离魂",成了一种相对单一的饮料。

  何以见得茶就代表的东方文化?冈仓天心的比喻囊括了这其间的关系:"在象牙色瓷杯里的琥珀色液体中,茶的初尝者能够品味到孔子的亲切静默、老子的辛辣痛快和释迦牟尼来自净土的芳香。"伦理、道、佛,皆在其间。一只茶杯,盛满人性之光,令人心怀感激。

  茶有魂,茶是精神世界的物化。茶一杯一杯承载着人们生活的变迁,见证着历史的进程,标示出每一个年代的风貌。茶的魂,在茶道确立之时就已然定格,它无从描摹,但心灵却可细味。它无法具象,但一杯一壶,一冲一泡,一饮一啜,无不有魂。茶客如茶魂附体,践行着茶之精神,茶之哲学。茶的指向,未尝没有行为哲学、处世哲学、生活美学。茶与我们内心的隐秘通道豁然相连,出口之外是桃花源,所处之地是理想国。

  作为艺术品的茶,是茶的荣耀。在第五章《艺术鉴赏》部分,冈仓天心讲了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训琴。"琴是伯牙"抑或"伯牙是琴",让人陷入"庄周梦蝶"般的终极念想。作者想说的还是,对优雅如茶的天物,不可煮鹤焚琴煞风景,而是顺应物的本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办法释放出它自身的美好,方可"琴人合一",弹得天籁。在这一点上,茶性与人性达到了一致:尊重茶,也是尊重我们自己。

  四

  好书不分厚薄,《茶之书》是一本需要精读的书。我在书中做的每一个记号,都是一个个思考的出处。

  1、"茶的理想体现了东方文化各种情调不同的特色。"见茶又是茶,茶在历史中的姿态叠加起来,如此时茶的多样和对茶的想象力。

  2、"它以荼、蔎、荈、槚、茗等多种名称出现在古典作品中……"伟大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观景台,虽然都是茶,但不同的字可以咀嚼出"茶"的不同口感。

  3、"最高级的茶叶必须具备以下的特征……"来自陆羽《茶经》的见解,原话是:"如胡人靴者……"好的茶叶,有褶皱的质感、有轻盈的意态、有温润的光泽、有清洁的质地,评价的角度非常之多。

  4、"宋朝的文化在日本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中国文化幸耶,不幸耶?

  5、"茶道是以佳茗、花卉和绘画等组成的即兴戏剧。"戏剧一说很新鲜,"内心的戏剧"或更贴切。

  6、"神和自然相遇,昨天和明天分离。'现在'是移动中的'无限',是'相对'的合法领域。'相对'寻求'调整',而'调整'是一种'艺术'。"艺术之论,妙不可言。

  7、"释迦牟尼、孔子和老子站在象征人生的一坛醋前,各自用手指蘸醋品尝其味道。实事求是的孔子说那是酸的,而佛祖说那是苦的,老子则断言那是甜的。"一坛醋被尝出各种味道,有趣而深刻。

  8、"禅对东方思想的特殊贡献,就在于它认识到凡俗世界和精神世界同等重要。""茶道的全部理想,来自这样一个禅的观念,即在人生琐事中发现伟大。道家为审美理想打下了基础,禅宗把这个理想付诸实践。"欲辨已忘言,铭记于心的句子。

  9、"(茶室)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意在暗示一种优雅的清贫。"在"优雅"和"清贫"之间,茶室提供了精神通道。

  10、"正是禅僧们在菩提达摩像前轮流从一个茶杯中喝茶的仪式,为茶道奠定了基础。""日本所有杰出的茶师,都是禅宗的修行者。"禅宗与茶道的关系,这些话说得明白。

  11、"利休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洁净,还有美和自然。"小小的茶室,在画、花等器具的选择上极其讲究,在色调、声音、搭景上用尽巧心,茶室是以茶为中心的立体而综合的审美与体验。

  12、"艺术想要得到充分的鉴赏,必须契合同时代的真实生活。"生活为艺术之本。

  13、"杰作存在于我们自身当中,正如我们也存在于杰作之中。"唤醒了我们对美的追求,琴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完美境界。

  14、"艺术的价值只取决于它向我们倾诉的程度。"不过,有些艺术超越了时代,即使向人倾诉的程度很强,但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回应。所以,我认为艺术的价值取决于超越了时空界限的向人们倾诉的程度。

  15、"他们追求的是高价,而不是高雅;他们追求的是流行,而不是美。"放在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艺术不是以价钱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艺术的价值在于有人懂,有人欣赏,在于找到自己,得到认同,陶冶情操,愉悦心灵,提升我们生命的质感和美感。

  16、"浴梅宜隐士,浴海棠宜韵客,浴牡丹芍药宜靓妆妙女,浴榴宜艳色婢……"人与花,亦可如此美好相映,今人可有这样的细密风雅?

  17、"周茂叔为了使他的梦和荷花的梦混为一体,曾在小船中睡觉。"何等务虚的天真雅趣!

  18、"当花儿枯萎后,茶师便温柔地把它托付给河流,或者细心地掩埋在土中。"莫非黛玉葬花的风气隔空传到了日本?

  五

  为何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文化上比中国用心?源于中国的茶,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出灿烂丰富的茶文化,但最后在日本得到了保留,得以继承发扬。这里面固然有因对茶的态度不同而产生的迥异结果,但是对于茶,我们失去了太多传统,对茶的姿态,是否过于轻率?

  这是一个注重"手艺"的国家,匠人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反观中国,民间艺术濒临险境,成了一件件准遗产。民间艺人青黄不接,老人技艺精湛,但年轻人很难接受。中国茶道在中国并不流行,人们对茶道并不热衷,茶道是茶价值的最高表现形式,但是谁能真正将之发扬推广?

  与日本的茶比较起来,我们的茶只能算"离魂之茶":茶变成了生活中的饮料,从市场和消费的角度来看,这非常需要。但是茶的发展,不仅仅只是报表上枯燥的数字?人有心,茶有魂,方能回归茶作为艺术品的特性,变成审美对象的茶。

  我们不乏爱茶之人,有茶痴,有茶狂,有安心做好茶的人。但是这样的人放在整个人群之中,显得太少太少。我们缺乏真正爱茶惜茶的氛围,我们缺乏对茶室的体认,我们缺乏从人性的角度通向茶性的圣殿,我们缺乏一以贯之的朴素信仰,我们缺乏对茶艺的开掘与提升……我们缺的太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茶文化?精致、优雅、从容、淡定、张力、和美、内省、愉悦、顺畅、洁净、自然……我们需要从把茶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序列中解放出来,把茶从"财富、产业、模式"的商业秩序中抽身出来,把茶从简单空泛的伪茶艺中剥离出来,我们需要以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直视茶之魂魄,获得茶与内心的丰富交集。

  在一碗茶中,我们相遇,也是相遇我们每个人自己。

责编: canmiss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