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与解字

  说到茶,自然要喝或饮。中国地广人多,风俗习惯就不一样。北方人称饮为喝,南方人称喝为饮。广州方言只说饮茶,没有说喝茶的。毛泽东的诗句“饮茶粤海未能忘”,因为在身处粤海,所以用饮茶,不用喝茶,十分贴切。

  有朋友练书法,写茶诗时遇到“荈”字。“荈”(读chuǎn音),指晚采的茶。

  中国的语言文字多姿多彩。古时候讲到茶、写到茶,有十几种之多。陆羽《茶经》提到五种,其中说,茶是“南方之嘉木……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字最早写为荼。一是指苦菜,《诗》:“谁谓荼苦,其甘如萕;二是指茗茶,即苦茶;又形容白色,如火如荼;还通苦字,称荼毒。到了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荼为茶,陆羽《茶经》一律写作茶。至于茶、槚(读jiǎ音)、蔎(读shè音)、茗、荈又怎样分呢?郭弘农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耳。“槚”字则有木材、茶树、苦茶三意。“茶”字却很有趣,唐代对聪明伶俐的小女孩称为“小茶”或“茶茶”;《六宫词》:“进得女真千户妹,十三娇小唤茶茶”。而“茗”字则多用于文字上,在大众口语中很少听到“品茗去”,而是说,“喝茶去”,“去饮茶”。

  一些地方则有说“啜茶”的。“啜”字有尝、吃、食、饮多重含义;又有点文绉绉的味道。说到吃茶,茶人就会想到禅门著名的“赵州茶”。唐代高僧丛谂禅师,居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庙,禅林中称为赵州。赵州和尚叫来过的僧人“吃茶去”,没来过的僧人“吃茶去”,庙院院主不解其意,赵州说,“院主,吃茶去“。后来“吃茶去”成了一句禅语。如果去查查大辞典,“吃茶”也作饮茶,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女子受聘或订婚,也叫“吃茶”。除了喝茶、饮茶、啜茶、吃茶,还有品茶。“品茶”在辞典的解释是,辨别评赏食物的滋味。这样,它比喝和饮似乎又深入了一点。

  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妙玉有其“妙论”: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便是解渴的蠢物。当然,这只是一己之见。但也说明了品在饮之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人创造了一个新词“叹茶”。“叹”的词组有叹咏、叹气、赞叹、感叹等等,本身已有喜、怒、哀、乐在里边。用“叹茶”来表示享受生活,包括它的艰难和喜悦,这就体现了广州人的生活智慧。

  说到这里,赶紧去泡上一壶香茶,饮也好,品也好;聪明也罢,愚蠢也罢,唯有心知。

 

责编: cn6831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