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重镇 云南驿

  云南驿的得名始于西汉,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在今云南驿正式设立云南县,元代设云南省,明代云南县迁到洱海卫城(今祥云城),直到1918年因省、县同名,"云南"二字即专用于省名,于是"云南"之名由县而省,便沿用至今。实际上作为西南丝绸之路早在汉武之前就已通商域外,云南驿是这条商道上的一个必经之地。
  今还遗存的云南驿古镇是由一条长1.7公里、宽35米的青石板路街道串起来的村子,整个村子围着这条古道展开。这条石板古道,已经过几百年人迹马蹄的打磨显得斑驳且光亮。路旁有保存完好的马店和驿站,它们会让人回想起过去商旅不断,马帮塞途的悠悠岁月。透过青石板路上马蹄踏出的深痕,仿佛可以看见,当年那些皇帝的使者走过关山千万重,来到云南,想唐朝的特使袁滋奉命途经这里,使唐与南诏重新结好……云南的历史,似乎总是与路有关,而云南驿则最能解读这种历史。五尺道、蜀身毒道、永昌道、茶马道均在此交汇,而各路马帮在这里歇脚,又从这里踏向漫漫前路。云南驿由于它交通位皿的重要,直至民国始终是客商汇聚的繁华驿镇。
  从前,云南驿的马店有40多个,客栈20多家,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歇马也歇人,后者只歇人不拴马。钱家马店从前因规模最大,通常都称它"大马店",现为"马帮文化博物馆"。石板街把马店分成南北两院,南院歇马,北院住人,一晚可歇300多匹马。现马帮文化博物馆设在南院,房子一如从前,三进两层的楼房相通连,狭而深,楼下拴马,楼上堆货。走进去,如同走进了百年前古宅,让你似乎看到晃着马灯的柱下拴着的马正在槽中吃着草料,马驮子排放在地上,装着普洱茶、锅盐、土产山货。从几口式样不同的旧皮箱、木箱,可以知道有不同身份的客人与马帮一起上路。墙上写着旧时赶马人唱的歌谣,像是马锅头信手涂壁:有思亲的"身着大地头顶天,星星月亮伴我眠。阿哥赶马走四方,阿妹空房守半年";也有感伤的"砍柴莫砍苦葛藤,有囡莫给赶马人。三十晚上讨媳妇,初一初二就出门"在账房里,油灯下摊开的账本。账房先生像是刚刚离开去招呼客人,院中井水依旧清冽,铡刀边的草料还未铡完,磨上的粮食刚刚堆上……楼上正房供着山神、路神、桥神的牌位。供桌上摆有旧时物品,马锅头到来离去都要在这里祭拜。两厢放着各种马鞍、骡鞍、牛鞍和制鞍的整套工具。一对用鹿皮蒙制,镶着贝壳玛瑙象牙的雕鞍,虽然很陈旧,但它昔曰主人的豪华气派犹存。桌子上放着土的、洋的各式马灯,中外的客商就用它点亮着旅途之夜。几张箱式的床。铺盖斑驳,仿佛留着南北客人的痕迹。从前客商们贵重的物品都是放在这些箱床里,人在上面才睡得踏实。空气里似乎还飘散名烈酒、浓茶、酥油的味道……
  院子的后面,从前与另一个院落相通,那是上等客人的住所,现在通道被隔断了。那时,钱多的客人进了店不出大门,就可以到那边享受灯红酒绿的奢靡院子楼房虽然旧了,但墙壁上的彩画文句还清晰地映照出当时的生活:"人生有乐地,流水无尽期"。在云南驿村子里,人们从前生活的兴衰沉浮都与马帮有关。二街尽头的钱家大院,从前7个弟兄赶马做生意,盖起了7所相连的大院子,豪华居一时之冠,其中一院,二战时曾设有航空学校。大马店的北院,现在也开辟成了二战纪念馆。抗战时期,由于大批美军的驻防,这里又有另一种繁华,街上有咖啡馆、啤酒馆、华美银行、邮电局、航空学校……中西两种文化、古老与现代就在这里交汇。
  钱李二姓是这里的大姓,一位钱大爹,是当地现在惟一健在的赶马人。老人80多岁了,还能唱起了赶马的歌谣:"头发棵里生露水,草帽顶上下白霜。三个石头搭眼灶,就地挖坑做脸盆……'一位叫卢忠有的老人,当年在咖啡馆里做事,今年也已80多岁了,至今仍能讲一些日常用的英语。但留在人们记忆里更多的,是那些高鼻深目的外国人的英勇故事。那一时期,随着滇缅公路开通,汽车队滚滚而来,马帮的路也到了尽头,今天只能凝固在大马店里供人凭悼。
  到云南驿会感到时间仿佛凝固。那一个个深深的马蹄印,阳光下黝黑的老马,都似乎向人诉说以前每天沿着这条青石板路走过的马帮,哼着忧伤的"赶马调"的人,而"大马店"里,仿佛那些南来北往的赶马人,还聚集在一起,喝着香喷喷的烤茶吹嘘各自在路上的见闻和奇遇,还有喝着可可、咖啡的当年美国飞虎队员……
  到云南驿会想象天南海北的客人在此停留,像他们那样悄悄而来悄悄而走;想在一个没有喧嚣的境界里去感受云南的历史文化,在马帮的故事里尽情地去怀想和怅然。

云南驿

责编: juses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