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一一浴火涅槃,为求清风明月共天涯!

  倚邦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明代称磨腊倚邦,傣语译为有茶树有水井的地方。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司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和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也称版纳整董,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从明隆庆四年到清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司的辖地中划出,归入普洱府。倚邦土弁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协助清军平乱有军功,被清政府授封为倚邦土千总(子孙世袭降为土把总)。从曹当斋开始,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册、蛮砖茶山近二百年。
  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以后为土把总)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茶。民国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倚邦人口减半,但还有庆太号、盛欲号、元昌号、惠民号、宋元号、鸿昌号、杨聘号、升义祥、庆丰号等十来家茶号,根据云南省图书馆馆藏资历料分析,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号。
 
  英国人克拉克在光绪十一年(1886年)写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记载有"著名的普洱茶产自倚邦的茶山……有许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做买卖,每年有大量的货物从倚邦运往缅甸,有茶叶交易往来于仰光、掸邦、加尔各答、噶伦堡和锡金。"从克拉克的记载来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间已卖到印度和欧洲。1937年法国人在越南阻挠云南茶进入莱州,倚邦茶销路又断,随之又是抗日战争爆发,所有茶号全部停业。倚邦的茶商农逐渐迁移歇业,热闹喧腾了二百多年的倚邦陷入冷寂萧条。
  1942年,已经十分赢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山的攸乐人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建筑全部化为灰尽。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也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牌,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它曾有的辉煌。
 
  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联蛮砖茶山,西接革登,东邻曼撒(易武)。其中习崆、架布、曼拱、曼松等都属倚邦子茶山。其茶树为西双版纳据有特殊品质特征的中小叶茶树品种。独特的树种也使它风格独具,才能在云南众多普洱茶产区中脱颖而出成为清代皇家普洱贡茶。
  在清代,古六大茶山只在倚邦和易武设置了土司署,《永安桥碑文》和《工价截止碑》所载的倚邦土司署分别是“军功司厅”和“地方总理茶政兼管钱粮事务军功都阁府”,明确了倚邦是清代管理古六大茶山的行政机关驻地,而易武土司署只是“军功部厅”。原立于倚邦土司府衙内的《按茶抽收茶银碑》中,多次出现“贡典”、“贡茶”字样,还特别明确指出“土弁应缴贡茶”。由此可从一个方面明证倚邦茶为清代皇家普洱贡茶之一。(易武地区现遗留的史料中,也明确有采办贡茶的纪录,可见清代普洱贡茶应该不只包括一座茶。)世人皆传曼松为皇家贡茶,而在清代曼松仅是倚邦茶山中五小茶山之一,包含在倚邦茶山中。可见倚邦茶为清代皇家最重视的贡茶之一。
 
  普洱茶界有一种说法:普洱茶熟茶的源头是清代普洱茶通过茶马古道长途运输中,经过高温、雨淋、潮湿、包装破损等因素,形成了自然发酵,产生了类似现代熟茶和生转熟老茶的口感,为京城的皇家贵族所喜爱,因此才有了后来的人工渥堆熟茶工艺。而事实上,清代宫廷贡茶“贵新贱陈”,尚未形成部分现代人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认识,有着定期处理陈茶的贯例。因此在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茶叶只能找到清代晚期的样品,最早不过光绪年间。而清代对普洱贡茶的包装运输又极为讲究,茶膏要放于缎匣中,团茶以木箱盛放,“蕊茶”、“芽茶”更要用锡瓶密封,以防茶叶在运输中变味。运输时限极为苛刻,《钦定户部则例》中记载,户部规定云南贡茶进京运输的时限仅为一百一十天,以此来保证贡茶的色、香、味不变。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记》中记述的:“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这里名遍天下的普洱茶,正是运输保存良好的云南古树普洱茶生茶的新茶。
 
  倚邦茶之美,在于它苦甜交融而又暗含霸气的醇厚滋味,饱满的口感让人心醉,卓而不群的香气隐现君子之风。倚邦的诸多美好体现出了君子的气节与风骨,符合中国文人千百年来对品德和审美的追求。皇家贡茶倚邦是我心中的君子之茶。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