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云南茶树的历史

  云南茶叶、云南茶树的历史!文章为你介绍云南茶树、云南茶叶的历史演变情况!
  茶树历史
  茶树在3—7千万年前诞生于云南三江地带,随喜山运动的进程,生态环境变化而进行传播和多样化过程。1千万年前出现开远古猿,170万年前出现元谋猿人,30万年前出现新人,1.5—2万年前进入神农时期,在神农时期以前的宾川羊树村文化遗址中,就发现茶果,那时,也可能是人茶相遇相识的早期。神农时期是采集农业时期,后期是农耕时代的开始,帮崴古茶树证明,云南的古人是茶树的驯化人和最早的栽培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云南的古人,正是这个神农。

  东晋.常琚《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

  其地东至鱼腹,西至帛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周武王率南方八个小国伐纣王,八国之中就有濮、矛、均为云南民族,元江就是濮水,是濮族的中心区,矛族居住于今日之牟定,经历史考证,濮人是云南最早的种茶民族。献给周武王的茶,很有可能是云南茶。

  《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平夷县,郡治津,安乐水,山出茶蜜(平夷为今之富源县)。

  晋.傅巽《七海》载:“蒲桃、宛李、齐柿、燕栗、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这里列举的是一系列中外名优土产,南中即云南,茶子不是茶树种子,而是园形或块状的紧茶。中国秦始皇规定,嫔妃的头饰物后加子,后来女儿,名家学者,人造物、自然物的单体,都加子,茶子是指人造的园形或块状茶叶,南中的茶与大宛国的花红,山东柿子,河北板栗,三峡红桔,印度冰糖等中外名产列在一起,说明云南茶在三国时期已很有名。

  三国魏.吴普《本草.菜部》记载“苦菜,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山陵道旁,三月三日采干。”益州是汉代云南昆明一带的地方,说明在汉代,云南是茶的主要产地。云南茶叶的商业栽培,据种种传说和推测,应是汉末孔明定南中之后,茶农尊孔明为茶祖,都说茶是孔明教种的。

  唐.樊卓《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是云南产茶见诸于史籍的最可靠的早期记载。

  南宋.李石《续传物志》亦有“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叙述。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推断,“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茶马互市,有云南茶参加。从唐开始,直到明清。

  宋代,普洱茶已成为全国名茶,明.谢肇制《滇略.卷三》载“土庶所用,皆普茶也。”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说:“金齿百夷(傣族)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茶叶成为最重要的商品。

  清代时期的云南茶叶
  云南茶叶到了清代达到了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产而资利赖者也,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利,可谓大钱粮矣,从而成为云南的一大经济支柱,产量达8万担。雍正7年(1729),在攸乐山设同知,统兵500,征收茶税,乾隆元年,改设思茅同知,普洱茶运销全国,清政府把普洱茶列为贡茶,年贡6.6万斤,由思茅厅采办。贡茶分为八个品种,指定上贡曼松茶。普洱茶以味酽称绝,“京师尤重之”。每年有数以千计的藏商来思普贩茶,印度、缅甸、锡兰、柬埔寨、安南外商往来茶区盛极一时。

  顺治18年,藏胞派邓几墨勒根赉方物求于北胜(永胜)州,互市茶马,10月开市,每年贸易茶5万担,普洱茶成了内地与藏胞友好交流的重要媒体,并成为藏胞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

  鸦片战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国势衰微,印锡茶叶兴起,占领国际市场,国内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盘剥,有“普洱产茶颇为民害”之说,茶农弃茶,另谋生计,清末普洱茶降为5万担,1938年降为3万担。

  清末,顺宁府太守琦嶙在凤山倡导种茶,民国初年景谷乡绅纪襄延在景谷倡导种茶,云南产茶地区有很大扩展,昆明、滇东北,茶叶均有发展,1937年全省茶叶总产量达19.6万担,创旧中国历史最高纪录,出口9224公担。

  1938年云南茶叶公司成立,1939年顺宁茶厂成立,并创制了滇红,1940年佛海茶厂成立,1941年下关茶厂(康藏茶厂)建立。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及蒋介石发动内战,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云南茶叶全面萎缩,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产量降到了5万担,商品量仅2万担。

  新中国后的云南茶叶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茶区派出民族工作队,发放贷款,供应农资,垦复荒芜茶园,建立初制所,设立收购网点,全面恢复茶叶生产购销。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从内地调来大批人才,全面进行制茶工具改进,大规模推广红茶,实行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茶农成了茶园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发展新茶园,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是发展的好势头被大跃进打乱了,因追求高指标,瞎指挥,强采重摘,茶树大受摧残,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文革结束的1976年,面积到了127万亩,而产量仅有32万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象征一个实践论认识论的飞跃,标志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春风吹拂云南高原,经拔乱反正,社会生产力空前高涨。云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制定了“茶叶要大发展,在发展中求巩固,在发展中抓提高”的新方针,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云南茶叶进入了超常规高速发展时期,大力发展新茶园,培育丰产茶园,培育良种,实行加工现代化。经三年准备(1981—1983),十年发展(1984—1993),五年巩固(1994—1998),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备,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农业产值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多茶类,栽培正走向生态化,良种化,面积居全国之首,产量居全第三,成了产茶大省,茶叶产业成了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责编: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