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的边缘行走(37):拉祜族房屋

文/俗部

  虽然也非常喜欢罐罐茶,但与师弟相比,我更关注拉祜族文化的其他方面,比如房屋。

拉祜族房屋

  拉祜族的房屋,和傣族、僾尼族、基诺族等一样,也是干栏式建筑。这种房屋,以竹和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两层,下层是空的,人住上层。干栏式建筑,是我们先民的创造,古籍中又称作高栏、阁栏、葛栏,古时,流行于长江以南百越民族地区,六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其房屋形制,就是干栏式。这种房屋,用在南方多雨地区,可以避潮湿、防蛇蚁。不过,同是干栏式建筑,各族房屋在形制上又略有差别。傣族、僾尼族、基诺族的房屋都略呈方形,下层空间都比较大,有近两米五高,能停放手扶拖拉机、堆放农具,还可以养牛养猪。而拉祜族的房屋,则多呈长形,下层空间矮,高不过一米。并且,房屋的二层,一般都有外走廊,显得非常通透。(中国普洱茶网组织文章http://www.puercn.com

  其实,日本旧式的房屋,也是干栏式,这种形制,我们称作干栏、高栏,日本人则称作“高床”。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日本学界兴起了一场寻根热,以人类学者鸟越宪三郎为代表,包括佐佐木、渡部等学者在内的一些人认为,日本人的先民是从云南过去的。他们提到过许多依据,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干栏式房屋,一是贯头衣。

[page]

  先说贯头衣。贯头衣,是将一幅布对折,在对折处直着剪开一条缝或剪一圆洞,穿着时从头套下,腰间用绳带一系即可。亦可在对折布的两侧作简单缝合,套上身,再系腰带。由于古时布很粗,所以穿这种无袖的贯头衣,肩部会显得宽而挺。我们看到的日本武士肩部宽挺的服饰,其实就是贯头衣的遗风。而日本学者在云南正好发现,云南的彝族、僾尼族、苗族、瑶族等等,都有长期穿贯头衣的历史。

  实际上,关于贯头衣,中国古籍中早有记载。后汉书西南夷传,即记载了他们的贯头衣服饰;而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也记载了日本人穿贯头衣的习俗。

  至于另一依据,房屋,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熟悉日本的旧式房屋,因为就连靖国神社的基本格局,也是干栏式。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同属干栏式房屋,日本的“高床”,与拉祜族的房屋最像:底层空间都不高,都有外走廊。

  云南与日本,一个西南,一个东北,相距数千公里,一下很难将他们联系起来。其实,二者之间有个中间环节,这就是上古时期生活在今天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苗与古越人。

[page]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舜迁三苗以变西戎;后汉书?西羌传中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依据这些资料,那么,羌族,以及族源上同属于羌族的拉祜族、僾尼族、白族、彝族等等,其最早的生活地域,实在今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江浙地区。而傣族,是古越人的后裔,先南迁至今广西,继而又西迁至云南,它的根,也在东方。至于大部分日本人在族源上与古越人的关系,也早已从体质人类学上得到证明。

  我想,将历史追寻到上古时期,才可能是解释这些问题的关键吧:我们一部分曾经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先民,将他们的文化,带到了不同的地方,包括日本。不然,日本的“高床”,还真的不好解释。因为干栏式房屋起源于中国多雨潮湿的江南,而日本,不是这种地理气候,因此,很难想象他们能原生出干栏。

  河姆渡遗址的房屋复原图,是长方形,长远大于宽,即“长脊短檐”的干栏式;拉祜族今天的房屋,也是这种“长脊短檐”的干栏式。六千多年过去了,我们竟然还能看到“旧时风光”,这不能不让人心生感慨——历史离我们到底是近,还是远?

  想起五年前在河南郑州寻访商代城垣遗址,三千年前的城垣,土的,近四米高,结结实实的居然还在,并且,还会不知多少年的继续“在”下去。而一代代的人呢?。。。。。。

  《庄子》?则阳篇中说:“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意思是说,看到自己的故国与心里就觉得舒畅。拉祜族的山寨虽非“旧国旧都”,但面对那穿越数千年时空的干栏式房屋,我的感觉,正是“望之畅然”!

  坐在拉祜族干栏式屋子里喝茶,真的很享受,很享受。。。。。。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