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的边缘行走(12)——云南寨子刮风寨

文/俗部

  过麻黑寨右转,走近三十公里险峻山路,就是刮风寨了。

  刮风寨也属于麻黑村,是麻黑村委会所辖最远的一个寨子。土公路是这两年刚修好的,窄,三十公里,一路都无人烟,刮风寨孤零零的藏在深山里。过刮风寨,就是老挝了。刮风寨今天显得这么偏远,靠边境,然而却又有茶,看来点奇怪。其实,七、八十年前外销南洋的茶,就走刮风寨。出易武,走麻黑,走刮风寨,进老挝,走越南,就通香港、南洋了。

  刮风寨是个瑶族寨子,七十几户,姓氏与汉族同,寨子里的瑶民只有吴、王、陈、邓四姓(不知是否记错),另有两户汉人,刚迁过去,开生资、副食小店。

  瑶族的先祖本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属于东夷或苗蛮族群。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与生存方式的不同,演化出许多支系,如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蓝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平地瑶等等。刮风寨的瑶民,是蓝靛瑶。所谓蓝靛瑶,是以他们的服饰特征称呼的,除帽子外,他们的衣裤都以自己纺织、染成蓝靛色的布剪裁而成,男女都是。师弟和我都喜欢这种布,作成衣衫,穿着会很舒适的。请他们织了一点,明年春天会有吧。他们的帽子则另有特色,桃红色与黑色相间,很鲜艳,男人们都戴。帽子与衣衫色调差别这样大,推想,蓝靛色一入山林便踪迹全无,而桃红色则极易从满山的苍翠中跳出来,便于标志自己的存在吧。

  刮风寨出茶,大家都知道,不多说。他们居住集中,但茶园却分布在相互远隔的四个地方,虽然都是刮风寨的,但如实说,是有区别的。最远的茶王地,从寨子出发,走很远,翻一座山,再爬上一座山才到。山林小路,不通任何车,很陡,如我,要走三个小时,很难走。去年春天上去,半道上遇一台湾客,他还没走到一半,脚不行了,被人扶下来。我为他遗憾,也欣赏他。

  刮风寨的茶树,只有一小部分是瑶民这些年种的,而绝大多数,可以说是他们“发现”的。这一点,从他们的茶园离寨子很远很远且非常分散可以看出来。这里的瑶族一向是以粮食生产为主业,没有种茶的传统。当年披草莱、启山林,辛辛苦苦种下这些茶树的是谁?他们后来又是去了哪里?恐怕永远也没人知道了。

  其实,刮风寨茶树的树龄并不大,大树小树都有,比如茶王地的茶,它的好,是因为它的生态环境好。

  不过,这几年炒来炒去,人的“心态环境”却被炒乱了,一般人,不了解情况,想收点真的、好的,难。。。。。。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