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仁:藏在普洱熟茶里的一段陈香往事

  十二月的书林街上,阳光暖洋洋地晒着法国梧桐落了叶的枝干,十多年前茶香四溢的昆明茶厂已不在了原址,旁边的家属大院依旧是茶厂职工的生活区,几栋红砖楼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八十年代省茶叶公司的家属宿舍楼就和这盖的一模一样。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老人,多半就是当年在茶厂工作的职工,那些现在已很著名的,七、八、九十年代出口日本、出口香港,飘洋过海的中茶茶饼,就是在他们的手上做出来的。当年原昆明茶厂技术人员,在1973年试验发酵普洱熟茶的陈佩仁老人也住在这院里的一栋红砖楼里。

  85岁高龄的陈佩仁先生虽然行动不便,但自有一种儒雅气质,在他家客厅正面,几乎占满一面墙的是两幅发黄的花鸟工笔画,旁边是一条横幅“平为福基”。窗外有青竹一篷,阳台上种着兰草、还有配了太湖石的树桩盆景。

  坐定后和老先生闲聊,才知道陈佩仁先生的父亲陈纶早在解放前就在昆明的“瑞丰号”茶庄做学徒还在西双版纳看过别人发酵茶叶,自己也试验过发酵。陈佩仁四岁的时候,父亲在碧鸡坊下开了“华胜茶庄”。前面是临街的两个铺面,后面是住家和加工茶的四合院。每年新茶上市时,店里的人手忙不过来,还要请几个工人来帮忙。当时的昆明人爱喝花茶,也叫“香片”,要专门到宜良买新鲜的茉莉花回来薰制。后来父亲也做普洱七子饼茶、沱茶和福、禄方茶。方茶用杆子压,茶正面还分别压上福、禄字样,福、禄方茶是昆明人娶媳妇提亲时送礼用的,销量一直不错。

  当时的茶庄还是以饼茶为主,“华胜茶庄”茶饼包装上印着“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字样,老一辈昆明茶商讲究知书达理,这样的字样是一种儒家倡导的社会规范也是提醒自己做人行事的准则。白手起家的“华胜茶庄”生意一直不错,后来还在刘家营和三市街置办了几处房产,如今陈佩仁先生家里挂着的两大幅花鸟画就是抗战时期从一位流亡画家处花200多半开购得的。这位画家在日本飞机轰炸中失去了右手,就以左手绘画,发黄的画面上,牡丹娇艳,孔雀、鸳鸯、燕子在草木间嬉戏,一派安乐太平景象,看不出半点乱世的沧桑慌恐。

  解放后公司合营,“华胜茶庄”的四个压饼茶的石磨和一块木板都交给了昆明茶厂。父亲和陈佩仁都进了昆明茶厂工作。1957年,68岁的父亲辞世了,陈佩仁先生一直在茶厂工作。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公司业务员黄又新去参加广交会,发现普洱茶在广东、香港销售得不错,特别是广东发酵后的熟茶很有市场,黄又新就带了些茶样回来,向公司做了汇报,引起了公司的重视。在和广东茶叶公司沟通后,省茶叶公司决定派出考察小组对广东的普洱茶生产工艺进行初步了解,小组名单有当时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工人李桂英及勐海、下关两茶厂各二人,其实,初次定下的小组名单里还有技术人员陈佩仁,因陈佩仁的成份不好,临出发前他被替换了。

  留在昆明的陈佩仁听了黄又新的介绍,看了他带回来的样茶后,想起自己在四十年代曾试验发酵过普洱熟茶,就主动请求试制。请求被批准后,陈佩仁调了一顿多9级晒青毛料用冷水渥堆的方法发酵.当时条件简陋,发酵完成后,因为担心茶叶发霉,在干燥的过程中进行了烘干,这1吨茶后来全部卖给了香港客商,陈佩仁先生说香港客商的品感很敏锐,开汤试茶后就说:“烘过一下了。”

  同时,广州茶厂学习小组返昆后,省茶叶公司组建了两级审检生产营销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组,一次次在冷水发酵和温水发酵之间做试验,根据昆明的气候生态环境,把广州的温水渥堆工艺调整为冷水发酵。工艺调整后昆明茶厂的渥堆终于获得了成功,当年,销港普洱茶达到10.2吨(含包陈佩仁试制的1吨多),随后,勐海、下关茶厂相继进入普洱茶发酵生产。这段历史,在原来昆明茶厂副厂长、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办公室主任杨唯仁先生的回忆文章《云南普洱茶陈化工艺发端追记》里也有记载。

  以后的日子里,普洱熟茶的发酵工艺逐渐完善定型,昆明茶厂当年销售普洱熟茶达10.2吨,随后勐海下关两茶厂相继投入普洱熟茶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德宏保山思茅的茶厂也希望加入普洱熟茶生产,省茶叶公司多次派吴启英到这些茶厂传播技术,介绍经验。

  在茶行业工作了一辈子的陈佩仁先生退休后又继续担任春城茶厂的技术顾问,2008年3月,在昆明茶文化促进会举办的“云南第二届茶寿节”上,陈佩仁先生与其它几位从事茶叶工作40年以上的老茶人一起,荣获“茶寿”匾。小小的一块木匾,代表的是老茶人们从事茶叶工作的汗水和辛劳。

  如今的陈佩仁先生虽然腿脚不太灵便,但仍思维敏捷,气色红润。他说,这确实得益于普洱茶。自从1973年发酵出普洱熟茶后,陈佩仁先生一直就在喝。我好奇地问老先生平时喝的是什么牌子的熟茶,答案让我惊讶不已:老先生喝的是自己在家发酵的普洱熟茶,也就是刚才泡给我们喝的熟茶。原来,每年春茶上市后,陈佩仁先生会让儿子到茶叶市场找茶质好的晒青毛茶买十来公斤回来,然后在家中渥堆发酵,晒干筛好后供一家人喝一年。我们现在喝的这壶已是今年最末尾晒出的一点茶杆,但依旧汤色红浓,入口软糯甜滑。十来公斤茶叶也能渥堆发酵,这听起来很不容易,好奇地问陈佩仁先生是怎么发酵的,老先生笑呵呵地说:“这很简单。”转而言它:“对了,现在我们住着的这栋楼就是1973年卖了那吨第一次发酵的熟茶后盖起来的。”

  临别,向老先生讨了一点茶梗,老先生60多岁的儿子东翻西翻给我找出一张旧棉纸来包茶梗,仔细看看,纸上竟印着“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字样,也就是当年“华胜茶庄”茶饼包装上的铭文。陈佩仁先生说:“棉纸是后来印的,但这八个字却是和当年碧鸡坊下华胜茶庄里包装上的一模一样,算是对老父亲的一点怀念吧。”(原题《藏在普洱熟茶里的一段陈香往事》)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