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茶叶领军人—刘建春

  作为草根茶人的刘建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起了高山上的种茶人,凭着他对茶叶的执着和善经营、会管理、肯吃苦的本领,时刻掌握市场信息和促农政策,围绕上级部门有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决定和部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带领群众把茶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

  刘建春,在生活和工作中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努力做到“五带头”,当好表率,既抓好自身的学习实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又紧密结合茶叶合作社的工作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风采。

  仙寓山坐落在仙寓镇大山村,67户274人,分两个自然组,海拔1500余米,距仙寓镇政府约30公里,道路蜿蜒环山而上。农户的经济来源全靠茶叶收入,无耕田。长期以来,仙寓山茶叶生产都是农户小的加工生产,茶农们都有一种小富既安的思想,没有想把仙寓山茶叶作大作强的雄心,不愿承担风险。由于都是农户加工规模小,自身无发展意识,龙头企业的连接链条没有形成,严重制约了茶叶产业发展。农户销售上打的都是差价战,客户来购买量大点的茶叶时,又无统一标准的货源,少量的散客户购买时,相互之间压价销售,无法保证质量和价格。加上生产规模小,自身积累少,再发展的资金融资困难。没有资金投入,不能有效运用经济杆杆,调节农民的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农户不能生产出适应消费者要求的原料;没有资金投入,自身建设缓慢,产品质量不能进一步提升。所用品牌以及所执行的标准不一,难以形成统一质量标准和外形标准,不利于产品分级,不利于品牌统一形象的宣传与推介;作坊式加工,由于受加工环境、条件、资金等各个方面因素影响,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

  仙寓山茶农都是单靠一家一户零星、分散、粗放的生产模式,不仅风险大而且成本高,根本不可能实现富裕。如何根据仙寓山茶业的特点,如何发展壮大,带动当地茶农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才是刘建春的最终理想。把闲散的农户、加工点组织起来,共同发展,抵御市场风险;刘建春对仙寓山的茶叶发展出路经过深思,坚定了以兴办茶叶合作社为切入点,吸纳茶农以不同形式入股创办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2003年经过多次的会议商讨和上门做农户工作,终于将仙寓山2个自然组的67户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了仙寓山茶叶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制定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等次产品,注册了“仙寓山野茶”商标,共打“仙寓山野茶”品牌,茶叶原料得到充分保障,质量上了新台阶。同时带动合作社主动融入食品安全化、标准生产化、无公害茶叶认证,办理了茶叶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QS认证),扩大了仙寓山名优茶品牌效应。

  凭着他对茶叶的执着和善经营、会管理、肯吃苦的本领,时刻掌握市场信息和促农政策,围绕上级部门有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决定和部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带领群众把茶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刘建春积极主动跑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扶持、信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全面推进茶业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年,刘建春在闯市场的同时,敏税地意识到茶叶要振兴,光在加工和包装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要使茶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办基地、创名牌、走科技兴茶之路。多次联系组织农技有关部门和茶叶专家,来基地办培训班和讲课,推广实施茶叶标准化采摘,工厂化加工。2007年,投资37多万元建标准化厂房,投资38多万元引进名优茶机械设备7套,针对市场有机茶销售形势,加强茶园建设和管理,使近1100亩茶园通过了有机茶认证。

  刘建春同志在茶叶发展中始终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按照现代茶叶产业化模式运作,以“振兴茶业,致富茶农,诚信经营,外向发展”为理念,合作社的成功运营使制约当地多年卖茶难、价格低的瓶颈被彻底打破,入社茶户种茶积极性大大提高。几年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步步走向辉煌,茶叶价格从2002年的最高价80—100元/斤无人问津,到现在的250—600元/斤供不应求,茶农的收入也有原来的1200元/人增加到现在的11000元/人,茶叶的价格上去了,农民的收入也大幅提高了,为仙寓镇高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今年新一年度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中,他主动承诺:带领社员严格遵照合作社章程办事,不欺诈客户,做到茶叶优质优价,不克斤扣两,以茶农利益为上,为茶农做好服务,为他们增产增收尽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几年来,刘建春同志对茶业的执著追求,不停的钻研,不但自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农户们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赞许,合作社茶农也获得了良好收益,同时也推动了仙寓镇茶业的发展。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