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故事之三——肖文波:瑶岭育“金芽”

 下岗后,受父指点去种茶
 
  肖文波1971年出生于资兴,1990年,未能考上大学的他应征入伍,1993年退伍后安置到东江水泥厂工作,当了一名普通工人。2002年,东江水泥厂改制,肖文波买断工龄下岗,之后到处打工,生活不定。“那时我很迷茫,不知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何方。”肖文波轻声道来,“2004年,我父亲建议我去团结乡团结村承包茶山,因为那里的茶山正无人承包。父亲是学农业专业的退休教师,以前去过团结乡指导茶树种植技术,因此了解那里的情况。”
 
  肖文波的父亲肖健祥,曾任资兴农民中专校长。于是,在2004年的那个夏天,肖文波来到团结,承包了村里50亩茶山。在父亲的指导下,肖文波从零开始,学习最基础的茶叶树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全套技术,慢慢地,三四年后,肖文波熟练地掌握了技术,并拥有了稳定的客户,他想着扩大生产,把茶业做大做强。然而,2008年初的那场冰灾,给了肖文波很大的打击,他的茶叶树冻死了20亩,当年减产一半,损失达10来万元。面对挫折,肖文波没有消沉,反而越挫越勇。之后,他陆续在团结乡半垅村、洴泥村承包了200多亩荒山,开发种植茶叶树。2010年,肖文波因此获得了资兴市首届“种养销大户”荣誉称号。为了更好地掌握种茶技术,2010年至2011年,肖文波还自费学习了园艺专业函授课程。
 
  艰难中,以心交心拓市场
 
  做茶业,最大的困难还是销售。肖文波说,开始种茶的那两三年,他带着样品到郴州、衡阳、株洲、长沙、广州等地到处去推销。“有的人还热情,有的人却冷眼相待。”肖文波说,他记忆最深的是2007年4月,他带着样品到了株洲,看到一家较大的茶庄,就走进去向老板推销自己的茶叶。
 
  “当时老板泡茶品尝后,觉得我的茶叶好是好,但因为我是生人,他把价格压得很低。我没有利润,只好一直跟他谈,从上午谈到下午,对方仍不肯松口。为了不轻易放弃每一位客户,我最后答应了他给的价格,保本卖给他。供货一年后,这个老板还来了我的茶业基地考察,认可了我的产品和为人,此后每年都向我订货,订单也越来越大。订单大了,也就有点利润了。”肖文波说,“这事令我感触颇深,那就是销售眼光要放长远,只要保证质量,以心交心,还是会有市场。”有了销路还要送货上门,但那时物流远不如现在发达,每次送货肖文波都是自己肩扛手提,坐火车、转大巴,历经辛酸曲折。
 
  除了给茶叶经销商供货之外,肖文波还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资兴市新区和东江各开了一家茶楼和茶叶店,自己也做起了终端销售。打开了销路之后,肖文波与合作社的茶叶基地逐渐扩大到了如今的1000多亩。
 
  成功后,不忘带瑶民致富
 
  团结乡的瑶民历来有种茶叶的传统,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茶叶也是瑶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但一直以来,瑶民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延续着“白天摘茶叶,晚上炒茶叶,赶集时卖茶叶”这么一种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忙碌辛苦却效益低下。为了改变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2011年12月,团结乡成立了资兴市瑶茗香茶叶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50多户。2012年,肖文波被社员推选为该合作社理事长。
 
  合作社的茶叶产量多了,为了做出自己的品牌,2013年,肖文波给合作社的茶叶注册了“回龙仙”商标,不断提高加工水平,开发新品种,还设计了自己的包装,并申请了专利。他的茶叶加工厂也从2004年的小作坊发展到规模生产线,吸收了不少当地瑶民就业。近年来,他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购置了杀青机,揉捻机、烘焙机等茶叶加工现代化设备,并且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统一技术、管理、加工、销售等,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现在,社员只要把新鲜茶叶采摘下来,直接卖给合作社即可,劳动强度减轻了,收入却也比以前翻了番。今年,肖文波打算投资30多万元,新建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目前正在征地协商中。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