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茶人欧阳崇正:蒙顶山旅游文化的发起人之一

  欧阳崇正,84岁,蒙顶山旅游文化的发起人之一。
 
  他1931年生于广汉,1951年到雅安工作。1952年,在原名山县供销合作社工作。1958年,他开始和农业打交道。后来,负责原名山县农业方面的工作。1986年,任原名山县文化局局长,倡导建立起蒙山茶史博物馆,并着手打造开发蒙顶山景区。
 
  50年间,他一直在研究蒙顶山茶,他的著作《蒙顶山丛谭》于去年出版。
 
  雅安出茶,雅安也有很多爱茶之人。每个茶人都有一段关于茶的故事。雅安茶人欧阳崇正也不例外。
 
  他与茶结缘是偶然,也是必然。
 
  他不仅筑起了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框架,还修建了全国第一座茶史博物馆,奠定了茶文化旅游的基础。
 
  他就是欧阳崇正,被雅安茶文化界称为“打造蒙顶山茶文化的先行者”。
 
  2月8日,在名山城区某居民楼内,年过八旬的欧阳崇正正在家里整理读书笔记。在满是书香、茶香的房间里,手捧一杯香茗,欧阳崇正将那些与茶有关的故事娓娓道来。
 
  结缘:茶乡的味道研究茶与茶文化伴一生
 
  冲泡一杯蒙顶山毛峰。他小心翼翼地把珍藏的茶叶放置在精致的茶壶内,添上水,轻轻盖上茶壶盖。
 
  闲聊几句后,他轻轻拈起茶壶,为客人斟上一杯茶。微黄明亮的茶汤顺着茶壶口,如涓涓细流,落在白色的瓷杯中。
 
  如若有客人来访,欧阳崇正都为其倒上一杯蒙顶山茶。而他自己,每天也必喝蒙顶山茶。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锻炼、散步,9点多回家烧水,10点钟泡茶,已经成为“生物钟”。“一到那个时间不喝茶,就不舒服。”
 
  由于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欧阳崇正说,蒙顶山茶对他和老伴儿来说,就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支柱。
 
  “原来我不会喝茶,到名山后我才慢慢学会喝茶,慢慢了解茶文化。”欧阳崇正泡上一杯热茶,深情地说,“我出生于广汉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从小对文化就很感兴趣。”
 
  欧阳崇正幼承庭训,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文化要求自己。1951年,初到雅安工作的欧阳崇正并不曾预料,这里将成为毕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会和茶结缘。
 
  1951年前,欧阳崇正经常在家乡广汉的茶铺子看到“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的诗句,但是从来没有品尝过真正的蒙顶山茶。蒙顶山茶到底什么味儿?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欧阳崇正的脑海,挥之不去。
 
  1952年,初到原名山县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欧阳崇正,托人买了一些正宗的蒙顶山茶,给广汉老家的哥哥寄回去。
 
  收到茶叶的第二天,哥哥带着蒙顶山茶,来到平常经常去的茶铺子,请茶铺服务员帮忙冲泡。
 
  没想到,沸水一冲,蒙顶山茶的悠悠香味瞬间溢出。旁坐的茶客们都被茶香倾倒。“好香呀!”茶客们赞不绝口。连泡了好几次,哥哥正准备把残茶倒掉。茶铺服务员连忙阻拦,“别忙别忙”。
 
  哥哥把喜悦之情化作字迹,身在雅安的欧阳崇正读着哥哥的来信,十分欣喜。
 
  从此,欧阳崇正开始喝蒙顶山茶,后来就离不开了。
 
  从此,欧阳崇正也走向研究茶、研究茶文化的道路。
 
  识茶:开发蒙顶山旅游提出茶文化旅游新概念
 
  正是因为和蒙顶山茶结缘这么多年,欧阳崇正对蒙顶山才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这种情感,让他这个外地人,扎根雅安,建设雅安。
 
  “真正开始了解茶文化,是我当名山县文化局局长的时候。”欧阳崇正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1982年,原名山县成立文化局,时任原名山县农业局局长的欧阳崇正已经51岁,他毛遂自荐当文化局局长。
 
  1982年4月20日,欧阳崇正到文化局走马上任,新成立的文化局只有三个人,一张办公桌,两把藤椅,一把三人椅。
 
  文化局需要做些什么?弘扬群众文化,搞创作,整理文物?欧阳崇正开始思考。
 
  上任之初,欧阳崇正到宝兴县、芦山县、天全县等地学习。
 
  “当时名山县文化馆里除了十几幅清代、民国的名人字画和郑板桥的书画外,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到芦山,随便拿出一件都是有分量汉代文化遗产。”在学习过程中,他感觉,“名山的文化需要挖掘,需要整理,我不相信名山没有说得起话的文化遗产。”
 
  在原名山县农业局任职期间,欧阳崇正就多次上过蒙顶山。“蒙顶山是名山的一块宝贝,何不从它入手?”于是,他请当地老百姓带他上山,开始了一系列的文化考察。
 
  1982年7月,欧阳崇正带上只有三人的队伍,从山顶到山脚,走遍了蒙顶山上的每个寺庙,考察了整整三天,“收获颇丰”。
 
  欧阳崇正梳理三天的心得,觉得“蒙顶山的文化部分大多与茶有关”,于是写成一篇《关于保护利用蒙顶山文物的调查报告》,并附上30多幅图片递交相关领导。在这份报告中,他提出保护好蒙顶山现有文化,还提出“蒙顶山茶文化旅游”的全新概念。
 
  之后,全市的考古专家都来了,挖掘出更多的文物古迹。
 
  “对于开发蒙顶山,曾有人提出要在蒙顶山雕塑菩萨,但我觉得要突出茶祖吴理真。”于是,欧阳崇正请来匠人设计天盖寺山门。1984年的冬天,欧阳崇正拿到了首批开发资金3万元。拿到钱之后,第一步就是修路。欧阳崇正请来两位石匠,带着他们到青城山去参观考察,回来后,打造出了通往蒙顶山顶的千阶“天梯”。
 
  1985年,汉白玉石雕塑的蒙茶仙姑像宣告竣工,同时,有关吴理真传说的石屋、石亭也开始维修打造。
 
  对于石屋和石亭,欧阳崇正当时的想法是:“要‘整旧如旧’,既然茶叶从西汉时期起步,就要有西汉时的风格。”
 
  爱茶:建茶史博物馆尽毕生之力宣传茶文化
 
  如今,喝茶和做笔记是欧阳崇正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翻开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载着他与茶叶及茶文化的点点滴滴。
 
  多年来,名山区的文化人士有感于欧阳崇正老人对蒙顶山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建议相关部门将欧阳崇正的相关文章和笔记整理成册。
 
  2014年初,一本名为《蒙顶山丛谭》的茶文化册子与世人见面。这本书,凝聚着老人50余年的心血;这本书,见证着老人50余年的奉献。
 
  如今,84岁的老人在家里颐养天年,不时关注雅安茶的情况,关注蒙顶山的发展,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悟。
 
  在文化局工作的那些日子里,欧阳崇正日夜琢磨,在脑海里架构着蒙顶山茶文化旅游的框架。渐渐地,蒙顶山的开发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吴理真种茶旧址、蒙茶仙姑打造成形,皇茶园保持原样,省文化厅相关领导来观看后,建议他建立一个茶史博物馆。
 
  随后,欧阳崇正写报告,找资金,省文化厅先后拔下28万元资金用于茶史博物馆建设。
 
  1986年8月,省政府编委批准建立“蒙山茶史博物馆”,人员编制15人。1987年4月22日,“蒙山茶史博物馆”正式宣布对外开放,当时,新华社刊发文章报道此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座博物馆成为宣传蒙顶山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1987年,蒙顶山作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正式开放,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当地导游人才奇缺。为缓解这一矛盾,欧阳崇正又承担起部分导游培训的授课任务。从蒙顶山茶的历史到盖碗茶的文化内涵,他既讲厚重的历史,也讲和茶有关的实用美学。这个培训班连续开办了6期,培训导游近200人,一些学员还曾被外地游客誉为专家级的茶文化导游。
 
  退休后,欧阳崇正也经常客串导游,领导莅临蒙顶山,或是国内外茶学专家、茶人到访,他必参与陪同解说。
 
  退而不休的欧阳崇正仍不遗余力地宣传蒙顶山茶文化,在各大期刊报纸上发表数篇关于蒙顶山茶的学术论文。如《伟人唤醒蒙山茶》《蒙山艺术墙解读》以及《祭茶祖吴理真文》等。
 
  2003年8月,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权威专家对雅安蒙顶山茶文化进行考察,作为答辩者,欧阳崇正用20分钟时间将蒙顶山茶文化的历史一一道来。
 
  “当天9个评委中就有7个人明确表态要投雅安的票。”欧阳崇正清楚地记得,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举行。
 
  如今,84岁的老人还一如既往地关注蒙顶山和雅安茶的发展。
 
  “要培养更多年轻人研究茶文化。”欧阳崇正建议,“需要更多的人来发展茶产业,增加茶叶附加值。”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