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茶和西藏的历史渊源

  沱茶和西藏的历史渊源

  2006年6月,“情满宝焰,沱茶进藏”车队离开松赞干布出生地墨竹工卡后,通过拉萨河上的桥梁,向拉萨继续前行。

  这是一个故事,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

  1960年夏天,杨正东到西藏高原出差,任务是给住在那里的云南部队放映电影。这位电影放映员从大理下关出发,经过德钦县到达西藏昌都地区的盐井县。当地的交易方式,原先用银元作货币使用,后来银元不用了,用人民币的话,当地没有百货公司或者是供销社之类的商店,藏民拿着人民币也没有办法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大家就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茶叶可以当钞票用。

  令杨正东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一个老人非常热情地请他到家里看看。一进家门,老人就让杨正东看墙上贴着东西:揭开一小块黑乎乎的皮子,被皮子蒙住的是一张已经发黄的纸片,那是一张下关紧茶的包装纸。
       

  ……

  沱茶是福茶,也是佛茶。不同的包装,也赋予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在下关沱茶集团,我们看到有不少佛教元素包装的沱茶,比如宝焰茶,商标由红、黄、黑三色和三个部份组成:香炉采用宝鼎黑边,黄色金黄色金鼎;炉内四个桃形图象系元宝,象征贡茶;炉中火焰象征佛光,故为红色。金鼎中元宝的熊熊烈火燃烧正旺,象征着佛光普照,吉祥如意。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紧茶与西藏的历史渊源和滇藏之间因茶而生的情深意长。

  早在唐代,唐与吐蕃也即是今天的西藏便开始了茶马互市,到了宋代进一步发展,明代达到了繁荣。茶马互市在很长一段历史上是西藏同内地经济交流的最基本的内容,成为联系西藏同内地的重要纽带,也是茶马古道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有“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的记载。宋朝推行“以茶治边”的政策,宋熙宗七年(公元1074年),遣李杞入蜀置茶马司,并在云南北胜(今永胜县)设茶马司,规定以茶叶交换西蕃的马匹。元代在永宁(今宁蒗县)又开设茶马市场。清刘健《闻夜录》称,顺治十八年(1661年)3月在北胜州与藏人互市茶马,当年经大理入藏茶叶3万担。康熙四年(1665年)又在大理的永平县设立茶马市场。清朝前期是普洱茶的兴盛大时期。据檀萃《滇海虞衡志》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普茶,就是普洱茶。由此可见,茶与西藏密不可分,这是由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也为紧茶入藏埋下了伏笔。

  西藏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过去,那里的居民常年以奶内糌粑为主食,果蔬甚少。“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因此,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等营养成份主要靠茶叶来补充,茶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需要量特别大。正如藏族古谚语所说:“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把此话翻译成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然而,藏区不产茶,内地民间和军队所需要的骡马又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便应运而生。当然,不只是茶叶,来自川、滇的糖、布、线、粉丝等到生活日用品,也随着马帮从横断山脉延绵的皱褶中进入了青藏高原,而来自康藏地区及周边国家的马匹、皮毛、藏金、藏红花、麝香、贝母、鹿茸、虫草等也随着这条路,流散到滇、川等地。云南边销茶也因主要供应康藏地区兄弟民族饮用而闻名。

  云南,西藏,两点一线,情牵紧茶,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大理地处滇西中部,自古以来都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也是滇西、滇南的茶地集散地,早在唐代的南诏国,西双版纳、思茅(今普洱市)的茶叶就已运销大理。从清末民国初起,大理下关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和生产加工地,云南主产茶区(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地)的茶叶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下关加工销售。据谭方之《滇茶藏销》统计,滇茶入藏一年至少一万担:“滇茶为藏人所好,以积沿成习,故每年于冬春两季,藏族古宗商人,跋涉河山,露宿旷野,为滇茶不远万里而来。是以紧茶一物,不仅为一种商品,可称滇藏间经济上之重要联系,抑且涉有政治联系意义。概藏人之对于茶也,非如内地之为一种嗜品或为逸兴物,而为日常生活所必需。自拉萨而阿墩子,以至滇西北丽江转思海,越丛山,过万水,历数月络绎不断于途中者,即此故也。”这里再次强调茶叶之于西藏,不同于内地,而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1902年,“喜洲商帮”之首的永昌祥商号创制了沱茶。沱茶一经问世,很快在滇、川、藏等省打开销路,沱茶和西藏的关系从此源远流长。

  1941年(民国三十年)蒙藏委员会派任桑泽仁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省茶司)商定,共同合资于大理下关创办康藏茶厂,也就是下关茶厂的前身。主要加工紧茶、饼茶销西藏地区,加工沱茶销四川。次年,康藏茶厂加工的紧茶销往西藏、四川,及云南省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注册商标为“宝焰牌”。

  由于历史的原因,“宝焰”茶中断生产近20年。出生于青海藏区的十世班禅大师对下关的紧茶始终情有独钟,十分关心这一传统茶品的情况。1986年10月,为迎接十世班禅的到来,下关茶厂选用云南上等原料精心制作50斤礼茶送给班禅大师。这批经过大师点化重新生产的礼茶,后人称之为“班禅紧茶”。根据班禅大师的建议,下关茶厂恢复生产“宝焰牌”心脏型紧茶,喜爱沱茶的藏民又喝到了好茶,“宝焰牌”在当地逐渐热销起来。

  2001年,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被农业部、财政部、国家民委、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续定为“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并成为边销茶储备的指定仓库,更加巩固了边销茶的市场基础。

  2006年5月27日,十一世班禅又亲临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参观,并欣然写下了“世代茶缘,藏汉合欢”的题词。而随后的6月17日至26日,由下关沱茶集团和西藏刚坚发展总公司主办的重走滇藏路茶马古道大型企业文化活动“情满宝焰沱茶进藏”车队沿滇藏线、川藏线,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越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天险,翻过白茫雪山、东达山、拉乌山、觉吧山、聂拉山、色季拉山17座大雪山,走过无人区,经芒康、八宿、林芝、工布江达,于24日抵达拉萨。在布达拉宫广场上,藏族同胞端来青稞酒、酥油茶和切玛,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对汉藏友好使者们最高的敬意和最深的祝福。

  血浓于水,茶浓于血,紧茶已经深深流淌在西藏人的血液里。 

责编: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