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邦崴茶王的发现揭开了茶叶的发展史

  一九九一年三月,思茅地区经贸局副局长何仕华先生根据群众反映,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海拔一千九百米的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家肢寨边上的一块斜坡园地里,发现了一棵树高十二米、树冠最大幅度7.8米、树干直径1.2米,树冠挺拔,枝叶茂密,生机盎然的大茶树。
 
  一九九二年一月,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一条简短的新闻:“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了一棵大茶树,经专家鉴定,树龄在千年左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年长的‘茶树王’。”新闻播出之后,引起国内外不少专家的震惊和关注,并前去考查。
邦崴茶王
  【邦崴茶王】
 
  时隔九个月之后,为了进一步考察论证“茶树王”的科学价值,国内外专家云集富东乡邦崴村,在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取样、分析论证,最后一致认为:“澜沧邦崴茶树王具有野生型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树的芽叶、枝梢的特点,可直接采制饮用,是历史上迄今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
 
  什么是过渡型大茶树呢?它的意思就是野生型大茶树过渡到栽培型大茶树那种阶段的生态型大茶树。
 
  像在巴达山所发现的巴达山大茶树为野生型大茶树,而在南糯山所发现的南糯山大茶树被鉴定为无权过问型大茶树。
巴达野生型古茶树
  【巴达野生型古茶树】
 
  而专家又是怎么来鉴定在邦崴村所发现的大茶树为野生型过渡到栽培型的过渡型大茶树呢?
 
  原来,专家是根据茶树叶片的解剖结构及花粉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的。
 
  中国著名的茶树资源遗传育种专家束际林研究员撰文指出:“根据叶片解剖结构基本特征来看,在光镜下,巴达山大茶树的叶片的石细胞呈树枝状,长达一四九微米,主杆直径为二十五微米;邦崴大茶树的叶片的石细胞也呈树枝状,但主杆较短,长为一三八微米,主杆直径为二十七微米;南糯山大茶树的叶片的石细胞为纺锤状,长一一零微米,主杆直径为二十七微米,显得粗短。”
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99年已枯死
  【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99年已枯死】
 
  她认为,茶树的叶片器官中的石细胞是常作为茶树分类的依据,石细胞溶化的规律是分析茶树进化的重要部分。树枝状石细胞为原始类型;简化的柱状、纺锤状石细胞比树枝状石细胞较为进化。在许多野生、原始、乔木大叶茶树资源中常观察到石细胞,而在进化的灌木中、小叶茶树中,较少见到石细胞。
 
  她还认为,花粉是属于植物上的花的生于器官的一部分,具有顽强的保守性,不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异,而且是基因的外部表现,花粉在很大程度上打下了系统发育的烙印,是研究植物起源、演化的最好材料。很多植物学家也是以花粉做为茶树种质分系的重要依据。
生机勃勃的邦崴茶王
  【生机勃勃的邦崴茶王】
 
  落瓣油茶与茶树同为山茶属植物,是茶树的近缘植物,束际林研究员在光镜下,根据花粉极轴、平均轴径、表面纹饰脊粗及穴直径的平均值,按其大小排列为落瓣油茶≥巴达山大茶树≥邦崴大茶树≥南糯山大茶树。以上说明花粉形态的总体指标均以巴达山大茶树最为接近瓣油茶,其次为邦崴大茶树。
 
  按照张宏达教授的山茶系统发育理论,落瓣油茶属于山茶亚属中的油茶组,系统演化为第二阶段,而茶树属于茶亚属中的茶组,系统演化为第三阶段,巴达山大茶树在花粉形态上最接近瓣油茶,说明三大古茶树以巴达山大茶树最为原始。
 
  束际林研究员最后指出:“从光镜下观察,三大古茶树及落瓣油茶的表面均为纲状,南糯山大茶树的纲眼较小,大多呈不规则的圆形,纲脊粗细不等。邦崴大茶树的纲脊由小块组成,纲眼大小及均匀性介于巴达山大茶树与南糯山大茶树之间。巴达山大茶树与落瓣油茶纹饰十分相似,纲眼均较大,大多呈椭圆及圆形。
 
  从花粉的形态研究,原始类型花粉外壁纹饰光滑或纹饰不明显,然后再逐渐发展为颗粒纹状的规律来看,巴达山大茶树与落瓣油茶的花粉纹饰光滑均匀;南糯山大茶树纹饰高低不平、粗细不均;邦崴大茶树介于二者之间。因此,以花粉表面纹饰分析,也以巴达山大茶树最为原始,其次为邦崴大茶树为过渡型,南糯山大茶树属较进化型。”
邦崴茶王干茶
  【邦崴茶王干茶】
 
  邦崴过渡型大茶树的发现,从此也揭开了鲜为人知的茶叶历史发展史。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