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一个普洱茶品牌的创立、这些年一起趟过的坑 广东、炒作、分家

  编者按:本文为沈伟先生的普洱茶市场观察系列文章,经授权由茶业复兴刊布,由于文章较长,本刊将文章分为上、下两篇刊出,此为下篇。上篇请查阅昨日(6月18日)微刊头条。
一个普洱茶品牌的创立,这些年一起趟过的坑【广东、炒作、分家】
  坑五:广东,必争之地,成败之间谁与争锋
 
  写这篇文章时,曾把文章的框架给朋友看看,一位朋友提醒我这个标题可能会引起反感,我说不必担心,因为事实也是如此,广东,是一个普洱茶品牌必须面对的市场,营销界那句俗话,得北上广深者得天下,在普洱茶这个行业里,流传着的那句话却是,得广东者得天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在广东听过很多人如是说,一个普洱茶的品牌只有在广东站住脚跟了,才有可能在北方市场发展起来,显然,不管是品牌量、店面量,还是仓储量、消耗量,广东都是最大的,每年的广州茶博会又是大多数茶商和品牌都会参加的,各个品牌的最新动态都会在这里得到反馈,各大品牌的大货都会通过广东这个市场流通。
 
  作为一个新品牌当然不会错过在这块战场上展示下自己,这里不仅成了孵化地,同样也变成了牢笼,为什么会成为孵化器,看看近五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品牌便知一二,而当跑马拉松时,总有人拿不到第一,只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时,这里就成了牢笼。其实,类似的市场特征,在其他行业同样也存在,白色家电的核心市场华东地区,诸如空调这类产品,在华东地区竞争的激烈程度,比普洱茶市场还要残酷,核心市场往往都具备这样的特征。
 
  显然,核心市场也有其运作的规律,至于什么规律就得自己花点时间摸索了,一个品牌能否在这里站稳脚跟,只在于能不能顺势而为,借力打力,同样,核心市场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万一哪天出来第二个坑呢?为何这样说,可以看看之前我写的《存量消耗战》。
 
  坑六:炒作,这简单粗暴的市场策略,是不容易吃的葡萄
 
  炒作,其实这个方法并不复杂,炒过股的都有过体会,当大庄家(主要指大型券商)要对一只股票操盘前,一定会做几件事情的准备,一是和该股票持有公司提前沟通,二是提前建仓和流通的量,三是控制洗盘拉高的节点,如量比的走势等,四是掌握出货时机,比如拉高出货,震荡出货等,五是借势,一些股评家和媒体的宣传。把股票换成普洱茶,操作手法基本雷同,只是没有股票那么多花样罢了,建仓、流通,时机,借势便成了普洱茶炒作的四个基本要素,当然,普洱茶里独庄的很少,通常帮庄或混庄的比较多,大厂家也不会愿意看到谁独庄,要独庄也是厂家自己。
 
  虽然看起来简单粗暴的手段,但并不是所有品牌都愿意尝试或想去尝试,毕竟大多数品牌只想安静的卖卖茶。严格意义上来看,这算不上坑,只是因为这样的运作,是普洱茶市场里所有人都在关注的事情,当过高的价格超出了理性消费的范围,还能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时,便会变得无法理解。
 
  涨价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产品增值的体现,适当的增值体现的不仅是普洱茶的陈化价值,也是体现品牌品质的表现,而不管是涨价或跌价,往往品牌在议价权上受竞争对手的干扰成份居多,普洱茶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但市场告诉了我们,购买者也有议价权,剥离了购买者的议价权,那就真的掉进这坑里了。
 
  坑七:分家,逐渐成了品牌成名之后必演的话剧
 
  当品牌有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后,就开始出现了“分家”,这是这些年普洱茶市场发展过程中,常常上演的剧种,有家族式的分家,也有长期合作伙伴的分家,各自做各自的品牌,也不知是经营理念的不同而分家,还是其他,在其他行业里也曾出现类似分家现象,但没有普洱茶这么高频次,我没有经历过,所以不做任何的评论,只是好奇,分家后的新品牌能发展的更好吗?
 
  但不管如何,一个品牌的成功,最终靠还是团队,普洱茶本身就是个人才匮乏的行业,当然,如果是战略性的分品牌运作,另当别论,仅以目前分家后新创品牌的发展,显然没有这样的意思。莫非真的如老辈人说,共贫穷易,共富贵难,品牌的升华虽然靠的是时间沉淀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但守好这份品牌的,靠的还是最基础的,合乎人性的公司治理结构。
 
  小结:还有一个坑八要写,有关收原料的坑,我听过很多朋友谈论与茶农的斗智斗勇的种种故事,我没有收料的经历,所以期望有过收料的朋友来补充完成,这样就完整了。本文将一个普洱茶品牌所经历的种种问题以点带面的阐述出来,以供大家参考,谢谢。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