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林:种柑200亩全部用来制柑普茶

梁建林:种柑200亩全部用来制柑普茶
  中国普洱茶网讯:他种了200亩柑,却从来不愁柑果的销路;他去年收获了30万公斤柑,全用来制柑普茶;他生产的柑普茶八成都销到了外省……他叫梁建林,一位半路出家的种果专业户。
 
  “这种自己生产、加工、销售的方式,在五邑地区来说,是比较罕见的,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而种植户本身,也能得到最大的效益。”在市区从事侨乡土特产流通近10年的林宇认为,种植户渐渐向加工开发和推销发展,在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
 
  30万公斤柑果全用来制茶
 
  梁建林原是从事建筑行业的,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传统的桔普茶中受到启发,决定用新会陈皮代替桔子皮做柑普茶。“不过,由于我此前没有种过田,没有什么经验,与亲戚合作在双水镇种了60亩新会柑。”梁建林说。
 
  3年之后,新会柑挂果了,当年收获1250公斤柑果。梁建林去云南买了250公斤普洱茶回来,请人把柑的果肉剔掉,把茶叶放进圆形的果皮壳中,制成清香馥郁的柑普茶。可是,当梁建林与亲戚拿着制好的柑普茶送到市区的各大茶庄时,几乎所有的茶庄老板都说贵而拒绝进货。“其实当时我是在成本价略有盈余的基础上定价的,每公斤仅卖200元,想不到人们竟然嫌贵。”(记者注:最近开业的新会陈皮村,三年龄的柑普茶每公斤售价776元)时至今日,说起当时的迷惘,梁建林仍然有点“后怕”。
 
  当时的新会柑,远没有今天的“名声显赫”,看着制好的200多公斤桔普茶,梁建林和亲戚傻眼了,不过,他们并没有气馁。“我们把柑普茶送给朋友品尝,渐渐地,反馈的信息回来了,大家都说这茶味道芳香,喝起来非常舒服。这下子,我们有信心了:不是我们的茶不好,只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柑普茶的价值。”
 
  为了把柑普茶推出去,梁建林建立了双水华峰茶艺园,并注册了华彤柑普茶的商标,请人设计了美观的包装盒,开始走南闯北推介柑普茶。随着柑普茶销路的打开,梁建林的信心越来越足,2009年,他扩充了新会柑的种植面积,在会城、双水共种植新会柑200亩,并建起了一个大型的加工场,聘请当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柑普茶的加工。
 
  这几年,果场的柑树陆续收获,今年的总产量达到30万公斤,预计可制成柑普茶5万公斤左右。“尽管经常有人询问我可否出卖柑果,但我婉拒了,卖柑果每公斤才十几元,利润太薄,制成茶不存在储存上的难题,柑普茶是越陈价越高。”梁建林说。
 
  八成柑普茶销往大城市
 
  近几年,梁建林相继在新会区和蓬江区建立了柑普茶销售点,“不过,我们的柑普茶在本地的销售额仅两成左右,八成左右的产品销往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梁建林说,柑普茶走向全国的前提,是自己先走出去,不放过任何一次自我宣传、自我推介的机会。
 
  去年,北京召开为期4天的茶叶展,一个展位需要缴费13800元,梁建林获悉后马上与同事一起带着柑普茶前往。“行内人士都知道,在茶叶展的销售额不会太大,表面看来是蚀本生意,不过,我看中的是茶叶展的辐射效果。”梁建林说,从北京回来之后不久,北京、天津、上海的茶叶商和礼品商便打电话过来订货。“有的客户一订就是1000多盒,问他是怎样知道我们的产品的,有的说是在茶叶展上拿到我们的名片,有的说是朋友送给他品尝过后觉得不错。”
 
  梁建林认为,这种口口相传的效果很有说服力,因此他非常看重客户反馈的信息,根据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产品包装。正是因为他精益求精的理念,在江门市的农博会上,他生产的柑普茶从众多农产品中突围而出,成为参会嘉宾的纪念品。
 
  为了提升柑普茶的质量,梁建林不放过任何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2010年,他参加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学习,并通过考试获得“高级评茶员”的职业资格;去年8月,他参加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与新会柑陈皮研究协会举办的鉴定师知识培训考试,成为首批新会陈皮鉴定师。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