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品饮性质的大益茶,还会有金融性质吗?

  大益茶的历史在普洱茶界可以说是非常悠久了,尤其是近二十年大益茶的发展,与现在普洱茶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而大益普洱茶也赋予上了金融属性,大益茶经历过全民炒普洱茶的热潮,发展到现在几乎只剩大益拥有金融属性。
  现在什么样的普洱茶是有价值的普洱茶呢?普洱茶金融性质横行的时代,自然是市场流通性越好的茶越有价值,这也是大益茶所特有的性质。普洱茶的升值本是由其品质“越陈越香”衍生出来的,当金融属性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味道似乎变了。从各种挑纸箱、挑原封箱等等外包装角度出发的挑货,都与茶本身品质无关,那茶的升值和品质还有联系吗?而品质与金融属性占比究竟是哪个多呢?
  从这两年的新茶期货交易来看,茶有时候只是一个箱子装着的产品,大部分购买者甚至都没有喝过,只是追随大众追高杀跌。如果一款茶变成一张票据,在各个买家手中周转,大家既不用搬砖也不用劳累,轻轻松松做生意,可是这个时候茶还是茶么?这样的买卖模式,其品饮性质与金融性质完全分离,金融茶买卖只关乎一张票据。
 
  现在的市场新茶期货交易与这张“票据模式”相差无几,不管什么规格什么茶反正有消息就有人做空做多,全凭一张票据,市场到货挑的也是箱子,与茶还是无关。其中最不负责任的一种交易法则便是原封箱,原封箱的规则连箱子里的装的茶是否是正品都不能保证,更何况其他?
  市场流通规则一般是一件茶开1-2提或者3提也是常事,去年的千羽孔雀市场交货规则亦是如此,但是自从曝出千羽开出7542之后,为了保证自身以及客户的利益安全,市场规则转变成6提全开片片验。但是谁又知道市场、外围手里的哪些茶货,不对板呢?
 
  金融属性是促进普洱茶壮大,但是极端致的金融化是不可取的,普洱茶的升值本就是建立在“越陈越香”上,岂能离开品质?新茶是品饮性不强,但就算是没有金融属性的前提背景下,新茶的品饮性依旧不强,其原因离不开普洱茶自身的性质。
  因为品质衍生的金融化,没有品饮性的大益茶你说还有没有金融性?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