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源茶业副总华毅纵谈小产区概念

  2014广州茶博会期间,笔者有幸做了一期祥源茶业副总经理华毅的专访,华总谈得非常深刻,消化需要一段时间,实在不敢贸然发稿,回家咀嚼多日,顿觉得豁然开朗,与华总一席话,胜读十年产业观察。于是整理笔记,还原出了以下文字,与茶友共享。
祥源茶业副总华毅纵谈小产区概念
  茶业复兴:“有人说产业做起来了,盘子做大了,赚钱的最后肯定是大庄家。华总怎么看?”
 
  华毅:“其实,任何一个市场,我觉得肯定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每个企业各自构建起来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拿现在做起来比较从容的茶叶品牌来讲,它有相对比较完整的历史传承,有在专业市场和茶友市场的口碑,包括目前形成的一些规模化的优势,这些都是它们的优点。而祥源定位到小产区,就是希望走一段比较有特色的路。在细分市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为从长期来讲,市场一定是细分的,我们看到小众茶的流行,看到茶友对一些特定产区茶的追捧。即便是大众市场,发展得也很快,大众市场和前几年不一样,前几年大家可能只谈价格,但是现在即便是大众市场层面,同样非常注重品质、健康,包括如何来和消费者进行沟通。这个市场细分化的趋势下,不同的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去构建自己的竞争能力。”
 
  茶业复兴:“整个市场已经出现了变化,不再是金字塔结构,而是出现了各种枝条的发展?”
 
  华毅:“现在消费者选择更多元,市场也一定会更多元,品牌的发展也会更多元。我个人感觉茶叶未来的品牌会沿着两个方面去发展。一方面是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就是品牌的集中度和市场的集中度都会越来越高;另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中国茶的千姿百态,全国各地域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口感要求和品饮文化,所以它最终不会像洋快餐一样靠一两家就搞定,而是从相对的小散乱,到相对的集中化越来越高。在过程中,随着市场的细分化,不同多元的品牌会体现出自己不同的价值。这也是一个方向和趋势。”
 
  茶业复兴:“我很奇怪于一点,包括听了很多邓总和吴总的讲话,发现他们强调小产区茶的同时都似乎在刻意地回避古树茶大树茶这样的词,虽然祥源确实有产品就是采用了常说的古树茶或大树茶原料。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刻意地避开这样的概念?”
 
  华毅:“其实毫无刻意回避的意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以来致力于从消费价值角度对于茶叶价值的思考。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一杯好茶,首先是种出来的,其次是做出来的,第三也是泡出来的,因为消费者买的是茶叶,喝的是茶汤。无论是种茶、做茶还是泡茶,都有众多因素相关。单单拿种茶来讲,土壤、山形地势、纬度、海拔、阳光、云雾、温度、水分、生物因子、生态系统、茶树品种、同时也包括树龄等非常多的因素都影响到茶叶品质。你会发现,树龄关系到茶叶品质,但也仅仅是众多关联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就树龄而言,它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也并非简单的线性正相关。我们知道一些树龄较长的茶树的品质有其特点,但实际上我们同时也关注到了大多数树龄较长的茶树所生长的一流小生态环境。
 
  也即,我们认同树龄是与茶叶品质有关联的一个因素,但它的影响作用往往是同时与多因素综合协同起作用,需要客观认识,更不应盲目夸大。如果说好茶首先是种出来的,那么就我们的理解而言,立地一定是第一位的——我这里讲的“立地”就概指了我刚才讲到的土壤、海拔、阳光、温度和生态等多种因素——这实际上就是产区的含义了。树龄与茶叶品质有关,但其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需要客观认识。所以,并非我们刻意回避“古树茶”或“大树茶”这样的一些概念,而是我们认为不应过度强调这样的概念所对应的价值——更何况,所谓“古树茶”和“大树茶”这样的概念的定义目前还非常模糊。
 
  从茶企经营角度来理解茶叶小产区,我们认为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出产品质卓著的茶叶产品;第二,具备独特且相对一致的品质风格;第三,具有足够数量的稳定规模出产。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小产区对我们来说意义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切入到普洱茶这个领域的路径选择,第二个是打造未来普洱茶运营模式的一种理想。在我们的设计中,祥源茶最终致力于成为在全国范围当中的一个非小众品牌,那么我们在产区的选择上就要求其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易武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区。首先,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是关于普洱茶的众多声名所系的地方,其所出产茶叶的卓著品质早已名扬四海;第二,易武茶有其独特风格,同时以其七村八寨为主的微产区又各有其特色;第三,千吨左右的一个当量,700吨到800吨吧,这样的整体对于品质的稳定性以及通过拼配形成特定风格特征而言会是一种良好保障。因此,易武茶区对于我们祥源茶而言,会远远胜过某一个小村寨,或者某一个小山头。
 
  如果具体到某一个村寨,或者说是几颗古树,不是不可以去做——当然可以去做,同时也可以去把玩。你可以去强调某个村寨或某几棵“古树”的特点——所谓“单丛”的概念由来已久,根本不是从普洱茶开始,福建的武夷山和广东的凤凰山的单丛早就成名。但这根本上还是因为其品质的独特。如果消费者或者发烧友说,我就是要喝一喝某个村寨或者几颗“古树”的滋味,有什么不可以?你可以去为这些消费者或者发烧友设立一个作坊,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同的经营主体,完全可以基于自身理解与资源条件,形成自己的经营模式。
 
  就我们的理解而言,从制茶角度,一款好茶品的形成,需要历经初制、精制、面向消费需求的研发与拼配。在既定的初制和精制的情况下,了解消费者需求,针对消费者需求研发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了消费者需求,通过拼配生产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拼配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它有助于形成特定的产品风格,并保障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所以,你会看到祥源茶在易武的具体行动,其中包括,首先、你通过一个产区的生根,规模化的落地,能够尽可能更好地把控茶区的整体资源;第二、我们有一个观点,虽然祥源也会做一些类似“大典”这样的产品,但是它也仅仅是我们产品的一小部分,我们认为茶叶加工当中,拼配有其独特价值。就像我们做文字工作,编辑有其价值,做包装工作,设计有其价值,因为大家最终消费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概念。
 
  从大多数消费者日常品饮的角度,茶叶价值重要方面,其实是最后入口之后它的综合品质。从这个角度来去讲,我们并没有把我们的小产区片面地理解为单一的某个村寨或者几棵树的原料。对整个茶区的这些不同的微产区,对它的“大树茶”也好,“生态茶”也好,对它的优质原料的理解和把控的能力,在技术上可能达到的一种创新和突破。也即,基于对产区的了解,基于对拼配技术的了解,我们在这些方面能创造出优势。
 
  当然,跟小产区结合,它的最终落地一定会是对这个小产区的典型风格,通过自己长期的研发有一个独到的理解,对原料,既是对产区的加工工艺有理解,同时更要通过你的工作来去改善它,优化它,比较完整地体现它。
 
  我经常会想这样的问题,大树也好,纯料也好,这些概念其实很难去界定,我们不会去纠结。如果某类特定的原料有特点,同时又有市场需求,那不妨采用它研发产品,那它可能在我们的产品线中会有包括,这是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更多元,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我们的某些通过稀缺原料制作的产品能够满足有这样消费能力和这样需求的客群。但这同样需要做扎实,不应去盲目夸大或者制造虚无的概念。此外,我们通过我们规模化的能力,通过我们原料掌控能力,再通过我们的技术能力,我们能形成更多元的产品方案。”
 
  茶业复兴:“祥源做了红茶,就是祁红,做了普洱茶,就是易武茶,现在又是白茶,这款白茶我刚才喝了,确实很不错,那下一步祥源会不会涉及到乌龙茶之类的其它茶类?”
 
  华毅:“关于普洱茶、祁红、白茶三个品类,我们之前已经做了很多的功课和调研,确定了这三个品类,现在上白茶,初步具备了条件,而白茶的计划,我们三年前就思考清楚了。要做好一个产区,能去生根,能去落地,能去把控住相关的一些关键的东西,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对于跨地域的资源整合来说,要求非常高。
 
  其实小产区这个命题里面,很多内容都逐个展开并深入,比如说如何同产区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构建一个良好的旅游生态关系?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大的重要方面需要思考:
 
  第一、小产区的未来如何重塑其价值的标准体系?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借鉴法国红酒,恰恰法国红酒在这些点上是做得非常扎实的,它的这种标准,地域背书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包括它有龙头的企业来带动产区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体系,对于其产区的塑造,使得消费者更加地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东西,包括对产区产品的正本清源,我觉得都会非常有意义。
 
  第二、你不能单单简单的从产区获取资源,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反哺这个产区?不仅仅是茶卖得好,茶农增收了,这是自然而然的方面。对于这个产区,企业能否联合各方面力量,做一些整体的塑造与系统提升?
 
  所以我们的基本考虑是一个产区一个产区的做扎实。在祁门,我们的生产中心初具规模,它包括了茶园基地、一流的示范工厂和祁红博物馆等方面;在易武,我们现在已经建成了融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加工中心,其它相关方面也正在逐步展开。我们不着急,脚踏实地往前走。”?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