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供图/生物工程学报——人工智能与微生物之间的合作交叉,或将引领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产业走向国际前沿
 
  面临变革的前夜
 
  茶叶是中国农耕文明最辉煌的典范之一。但是,当我们进入现代社会,跨进工业文明时,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茶产业仍然停留在农耕时期的水平。以茶叶深加工为例,我们与国外的科技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当国外已经将茶叶向纵深推进,开始将茶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些精华成分萃取出来,或单体,或有机组分,成为植物营养素补充剂时,我们呢,还在维持历史延续下来小作坊模式以及小作坊体系而自娱自乐,关注点仍然在“色、香、味、形”上。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作坊式生产:面临变革的前夜
 
  作坊式的生产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一种农耕文明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家庭作坊模式与企业化作坊模式。前者是将居住、生产、贮存合为一体的“三合一”生产模式,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后者表面上革除了家庭作坊的弊病,具备现代企业的一些要素,但在思维方法与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流程上仍是家庭作坊的延续,只是大与小的关系,都属于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是以个人经验为中心,偏重个人技艺与模仿。制茶师傅是这个技艺的主体,“古训”是师傅之上的灵魂。每一个制茶者,无论是家庭作坊还是企业作坊都认为自己是“正宗”的传承者,每一个制茶师傅都可自称“大师”。“孤军奋战”与“大师林立”是茶叶产区的一道独特风景,而制茶大军中普遍存在的文化水平偏低也是这个行业不争的事实。很多制茶师傅面对什么是发酵,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茶黄素、茶红素等问题时,经常用“别跟我说这些,你说的那些我不懂,但我就知道怎么制茶,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来的”进行回复,并显得理直气壮。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所以,当一个产业以个人经验为中心,缺乏行业标准,更准确地讲,是缺乏细化的标准时,难免不会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说法混乱等现象。
 
  很多人对这一说法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模式虽然存在一定的落后成分,但也创造出了很多经典的产品,并形成了各种独特的茶叶文化,为什么非要改变它呢?
 
  我们说,改变并不意味着否定与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传承。而传承的核心不是照搬,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提高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就茶叶而言,在我们进入到现代社会后,人们对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其判断标准与农耕文明有很多差别。过去,我们品茶的关注点基本围绕“色、香、味、形”进行,以个体的感受为主。而现代人更关心好喝的理由:茶叶中包含什么物质?它们是怎么来的?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科学依据和机理是什么?显然,面对这些问题,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与思维方式落伍了。那么,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是什么?
 
  一、正确对待传承。传承源于传统,但不是对传统的简单照搬,而在于提高,提高的途径是科技进步。这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方法问题。农耕思维一直是茶产业的顽疾,也限制了茶产业的发展。因此,跨行业引进与交流,或许是茶产业寻求改变自身观念的一种方法。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二、庄园化是替代作坊式生产的途径之一。茶叶的种植与采摘属于农副土特产品的范畴,离不开自然环境,包括土地、茶园、茶树等等。然而,茶叶加工、贮存又属于食品加工范畴,它们之间存在诸多不同,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标准的混乱。怎么将这些不同进行有机的衔接?法国波尔多地区很多葡萄酒庄园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例,是庄园经济的概念。最重要的一条,庄园经济弱化了个人经验,取代的是更科学、更细化的标准。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三、“工具”的改变。制茶“工具”的改进与创新是茶产业能否进入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的重点。但这个“工具”应当符合“半发酵”工艺原理,不仅要解决手工制茶“挥汗如雨”、“手不碰茶”的难题,实现清洁化生产,而且还能够通过现代科技,让智能化设备的水平胜过手工制茶。过去,制茶师傅习惯用“看茶制茶”的方法,如果通过现代传感技术加上风能萎凋、智能摇青、智能杀青、智能烘焙等一系列制茶设备,其每一个关键技术点的把控会超过肉眼识别与人体的嗅觉识别,它带来的是品质的大幅度提高。其实,用设备替代手工并不是今天的话题,茶产业之所以拒绝设备,是因为目前的制茶设备还处在低水平,没有达到制茶者理想的状态。手工制茶的品质高于机械制茶的客观现实,也证明了茶产业科技进步的不足。
 
  茶叶深加工——向内行走的力量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深加工是指对原材料或半成品通过一定科技手段进行工艺处理,使之成为人们可以直接使用的具有高附加值产品。
 
  茶叶深加工处于行业细分领域,不仅代表本行业科技水平,同时也通过跨行业的先进技术的渗透度,反映茶产业由传统行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进步程度。
 
  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二是高附加值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换句话说,茶叶深加工是衡量茶产业整体科技水平的一项重要参照指标。
 
  过去,茶产业对于茶叶深加工存在一个误区:即废物利用的思维。认为茶叶加工时出现的边角废料丢了可惜,寻找一种新的加工方式,将废物转化为价值。类似的文章、科研成果很多,如茶粉(茶叶提取物)、浓缩汁(软饮料使用)、直至茶饮料。表面上属于茶叶深加工,但因技术含量太低,与真正意义的深加工尚有一段距离。这也就自然形成另一种尴尬:时至今日也没有像样的、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岩茶深加工产品的出现。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纵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类似上述的深加工比比皆是,如大豆类产品,最早的传统做法是榨油、豆腐乳、豆瓣酱、酿造酱油等。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发现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能够产生药用价值的物质,于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了大豆卵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蛋白等几十种新型产品。显然,相比这些深加工,茶产业领域的深加工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以L-EGCG为例,它来源于茶叶,是茶叶中儿茶素的一种,中文全称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英文简称EGCG。这种来自于茶叶的物质,已经成为药学界公认的“茶中黄金”。EGCG的研究也从最初抗氧化研究向预防重大疾病的领域扩展,中国目前对EGCG的使用仍局限于抗氧化范畴。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其实,我们今天探讨的茶叶深加工,是立足于现代基础科学的科研成果,偏重于药用机理。它是用实验科学的方法对一个单体物质开展研究,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单体的化学结构(定性),二是单体含量(剂量分析)。这就如我们熟知的维生素C,很多绿叶蔬菜都含有它,但我们的烹饪方法可能使这种物质“丢失”,或者它的含量很低,导致人们通过这种方法很难满足摄取需求,造成维生素缺乏症,很多人出现口腔溃疡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市场上出现的维生素C片剂或冲剂,便成为这类人群经常服用的食品级补充剂。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其实,沿着这种思路,我们能从武夷山岩茶中挖掘出很多深加工的产品,以水溶性叶绿素为主的茶;以茶叶中L-EGCG为主要成分的茶,被科学界视为“茶中黄金”,也是茶科学领域发表研究报告最多的物质;以γ-氨基丁酸(次级代谢产物)为主的降压茶;以茶酵母为主的茶;以茶多糖为主的茶,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上述项目只是茶叶深加工极小的范围,可深入探讨的深加工项目还有很多,可以延伸到普通食品领域、化妆品领域、生物医药领域,茶叶犹如一个“宝库”,有取之不竭的资源。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原文刊登于《人与生物圈》2018年1月刊
 
  文/陈杰,普洱茶、茶膏资深学者,微生物研究员,从事近三十年微生物与发酵的研究工作。
 
  2002年开始转向普洱茶深加工的研发,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完成了对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破译工作,制定了现代普洱茶膏的企业标准和检测标准,主导研发了蒙顿系列茶膏,红运当头、玉龙胜雪、茶石、黑金等茶膏广受好评,成为现代普洱茶膏行业的开创者。近几年来,其又从微生物学角度尝试搭建普洱茶的价值链,并先后发表了《普洱茶四大价值》、《普洱茶未来五十年》、《存茶的诱惑》等系列专业文章。
【行业】茶产业价值重塑
  蒙顿茶膏
 
  致力于让您喝的每一口茶都更有价值!
 
责编: 张二亮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