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贡品到中茶普洱(下)——越来越好的中茶普洱



作者简介
 
  王树文,生于1939年12月8日,云南通海人,大专学历。
 
  1958年1月参军,先后任战士、排长、指导员等职;1973年专业到省对外贸易局工作;同年6月,随同原外贸局办公室主任于力组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业分公司;2000年1月退休后,继续从事茶行业;2002年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成立,任秘书长、会长等职,研究员职称。
 
  从事茶叶工作40余年来,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茶的文章和论文四十余篇,获奖12次;1982年,公司成立写志办工作小组,他任组长,历时5年全程参与今天被人们奉为“云南茶叶正史”的《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的编撰工作,为该书编委、副主编;他多次撰文,让“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观念深入人心;他主编《茶的故乡——云南》一书,旗帜鲜明地支持“云南是世界茶源”的观点;他搜集、整理、编导出民族茶饮表演艺术“云茶苑”,让云南多彩的民族茶饮艺术走出中国,面向世界……
 
云南茶叶辉煌年代
 
  计划经济年代,茶是云南的主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拳头商品之一,滇红、普洱茶出口欧、美、澳、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急需的外汇和产茶地区财政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全省种茶面积从1950年的16万亩增加到200.3万亩,产量从250吨增加到3.91万吨,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自营出口0.78万吨(其中普洱茶3193.38吨),收汇2545万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收汇26226万美元的9.7%,占全国茶叶出口17.9万吨的4.38%,收汇36130万美元的7%。当年调供上海、广东口岸出口红茶约5000吨,按时完成调供外交部特级滇红、特级普洱茶(熟茶)的外交礼茶任务。
  1988年生产的部分产品(王树文/供稿)
 
越陈越香的普洱茶
 
  1989年,由北京和中国茶叶研究所专家们起草“中国——茶的故乡”大型画册编审会在长沙召开。会上,当讨论到“酒要陈、茶要新”的写法时,笔者立即发言,阐述了“普洱茶越陈越香,越陈品质越好”的事实,得到数十位专家学者和编委赞同,兵当即删除“酒要陈、茶要新”的写法。此前,笔者经过十多年学习、实践和研究,已发表过对此观点论述的相关文章。1984年4月3日,为参加北京“全国旅游产品工艺美术品展销会”而编印的《云南旅游产品工艺美术品荟萃》载:云南普洱茶是云南渊源流长、久享盛誉的传统名茶,古书上有“普洱茶名重天下”之说,“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外形条索肥硕,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回甘和独特的陈香,普洱茶耐贮藏,且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因其茶味温和可口,男女老少皆宜。不仅可解渴提神,还具有醒酒、清热、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抑菌降脂,减肥降压等药理作用,在国外被誉为“减肥茶、窈窕花、美容茶、益寿茶”。(详见《云南普洱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冬特刊)

  中国-茶的故乡
 
  《云南科技报》1986年10月29日“最佳保健饮料——普洱茶”载,“云南普洱茶有越陈越香,品质越好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饮用,只需注意储存时不要受湿、不要密封不与异味物一起存放;饮用时每杯放3-5克茶叶,冲入刚沸开水加盖五分钟即可饮用,使用紫砂茶,用泉水冲泡味道更佳。”香港《中国出口商品》1988年中、英、日文版《中国传统保健饮料——云南普洱茶》载,“云南普洱茶有越陈越香,品质越好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饮用”。笔者先后在中外30多种刊物媒体发表关于“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论文章,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许多云南普洱茶专家、学者称赞“越陈越香”是认识云南普洱茶的捷径,是云南普洱茶“生命、灵魂”。(详见《普洱茶春夏秋冬》,云南出版集团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年春版,《正解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总之,越陈越香的普洱茶,改写了千百年茶界流传“酒要陈,茶要新”的传统观念。
  1992首届昆交会茶展台(王树文摄)
 
越来越好的中茶普洱
 
  这几年来,计划经济年代,主要承担出口收汇支援国家建设,到国际国内市场一手抓市场竞争的中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紧跟国家改革开放步伐,遵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在千家万户经营茶产品市场竞争中,稳健屹立其中,特别是经过正本清源和开拓创新,“中茶”品牌系列中茶普洱,“中茶”圆茶、沱茶、砖茶、红茶等以崭新面貌脱颖而出,产品品质越来越好,销售区域越来越广,经销客户越来越多,消费群体越来越大,专营店从新疆到广东,从东北到西南,加之网络渠道销售,中茶普洱已遍及全国各地,中茶已成为茶行业民族品牌的表率,祝它知名度越来越高,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全文完)

责编: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