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章勐库藤条老树龙珠熟茶试用品鉴报告

  时间:2019年10月
 
  地点:银川
 
  天气:晴,气温27-16度
 
  备具:桶装矿泉水,7克茶,140ml盖碗。
 
  说来惭愧,进“新茶网”以来,头一回把茶喝完了才评(实际喝了少部分,其余与茶友分享了)。一是近来忙碌异常,难以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无从写起;二是在茶路上渐行渐深,不敢妄评,一款茶做成后,初试一两次难周知其味,冒然评价也不是应有的态度,想略醒几天再细品。一来二去,终究是提交的晚了,感到十分抱歉。同时也要感谢这款藤条老树头采春茶,在这段焦躁的秋日里悉心陪伴,使我忙碌却安然。
  外包装正视图
 
  所谓藤条茶,相对小众,但名气不小。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这种茶树叶片很少,采摘非常方便,枝条留最顶端不采,其他全部采摘,粗老叶子直接采下丢在茶地里当肥料,通过枝条顶部留叶,侧部修枝,保证茶树的顶端优势,抑制茶树开花结果,促进茶树营养生长,促进茶树发芽。这种采养方式能延迟茶树衰老,延长茶树的成熟期,防止茶树过早进入衰亡期,藤条茶在清朝时期已有此养培法。
  外包装侧视图
 
  茶盒外观朴实无华,不艳丽浮夸,简单的牛皮纸硬纸包装盒,鲜红的云纹茶厂徽标,配上遒劲有力的隶书茶名,底图上下两条龙为衬,俨然一幅书画作品,简单雅致,我喜欢的风格。
  外包装背视图
 
  背面的茶品介绍也是中规中矩,该有的都有,唯独生产地址让我琢磨了半天,好像有点不搭调,不过,关键还是要看茶的品质,其它也无妨。
  内包装正视图
  内包装详图
 
  开启外包装,里面是5个小盒,内外包装盒风格一致,每小盒里8颗龙珠,大小相差无几,全锡箔纸外裹,内金外银色,能有效起到防潮隔热、阻光挡杂味的作用。
  单个龙珠
  龙珠全貌
 
  热水醒茶一道后,正式开泡。
  醒茶出水略慢
 
  第1泡,10秒出汤,典型的“近珠者赤”,杯底靠近龙珠的汤色深,上部汤色浅,出汤,注入公道杯,汤色初浅后深,整体棕红。
  第1泡后叶底图
 
  茶汤入口绵柔,略带水气,有糯感,略甜,闻杯底带甜香。1泡出汤后,再看碗底龙珠,已略现松散,看来揉制时用力适度,不是太紧结。
  第1泡
 
  第2~6泡,6~10秒左右出汤,习惯每次烧的开水泡两泡,水温较高,所以出汤较快。
  第2泡后叶底及汤色
 
  期间,3~5泡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略有涩感,6泡时隐隐有烟感,但总体来说,这一阶段茶汤出色快且深,基本保持棕褐,入口糯感较好,汤甜水柔,生津尚可,有明显回甘。
  第3泡
  第6泡
 
  自第2泡起就呈现出这样明显的特点,优点也集中于这几泡显现,区别于一般的泡饮习惯。
  第7泡
 
  从第7泡到第9泡,依然是每次烧开少量水,保持较高水温,出汤时间分别为20秒、60秒、焖泡3分钟。
  第8泡
 
  汤色迅速变浅,由棕红变橙红,茶汤糯感也快速消失,逐步显水味,生津效果还有,但入喉后舌面发干,尾水略带酸味,到9泡汤感已无。
  第9泡
 
  以往的习惯,一般是1~2泡(或到3泡)为品饮初段,3~7泡为品饮中段,7或8泡以后为品饮后段。这款藤条老树头采春茶却是第2泡起即迅速达到最佳口感,表现惊艳,但同时导致的后果就是7泡以后也同样迅速进入尾水段。
  叶底图
 
  9泡后珠形早已全散,叶底油润、较细嫩,梗虽较多但细且短,整体等级较高。
  叶底正视
 
  茶之汤色虽显厚重,但看叶底感觉发酵适中,并无过度之嫌。隔数日外出就餐,5、6人圆桌围坐,一颗龙珠泡一壶,几次加水后照样汤色如酒红、入口柔且醇,表现良好。
  个人茶台器具
 
  总评:勐库藤条老树头采春茶品级较高,发酵适度、龙珠松紧适中,茶品特点展现迅速,汤色浓重且持久,内质表现欲强,入口糯甜带回甘,外出携带方便,杯泡壶泡皆宜(如个人杯泡半颗足矣),茶友反馈良好。短暂一二泡即能迅速显现内质特点带来的后果是耐泡度一般,6泡后长劲不足、后继显乏力,但总体来看,不失为出行聚会品饮之佳品,性价比较高,个人比较喜欢。
 
  (作者/咕咚一口茶;来源/新茶网)
 
责编: 张二亮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