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和大益是一山中的二虎吗?

  中国普洱茶网讯:雨林和大益是一山中的二虎吗?雨林和大益真是对手吗?

雨林和大益是一山中的二虎吗?

  一个是新兴的古茶新贵,一个是积年的老牌茶企;一个连三五年的老茶都没有,新出的茶很多被人以收藏、盈利为目的进行囤积,消费市场正在培育中,一个横跨消费、收藏两大区域,即便消费市场被诸大消费型品牌挤压,收藏市场面临各高端品牌挑衅;一个仅仅束足于传统普洱加工,一个已经是跨越了普洱加工、文化培训、快销、服务业等诸多行业的大擘,怎么去比?

  其实,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的需要而已,雨林和大益从来就不是在同一个重量级上,只有不懂市场营销的人才会把这个当做一个事实来搬弄。雨林只是把大益当做一个借力点,大益也是在通过矛盾发现问题矫正问题而已。很粗显的一个道理,一个没有任何历史基础的新型企业,在大资金运作的后勤保障下,能够迅速上位的一条途径就是,跟强者单挑,为品牌造势!

  从去年中旬雨林产品面市以来,即借助手中资源大肆造势,不断招揽渠道商,行内亦是话题不断,引得同行将雨林与当时热门的几大品牌相提并论,初为某昌,继而福今,最后几乎占据大益芳村渠道商半壁江山,直挑大益,一时之间风头无二,引得行内纷纷侧目,以为大益龙头老大地位不保。而今年所有的一切。我们大致可以认定:雨林全盘跌价,是单挑大益这个NO.1所必须承受的“反噬”,是早已经划入流程规划的,而大益本身的一系列行动,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大企业面对未来所作出的一系列调整而已。大益的对手,不再在普洱茶这个行业内,而是其他行业,甚至它自己。

雨林和大益是一山中的二虎吗?

  从营销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把雨林的套路大致分解为:

  一、造势,在源头大设初制所,在芳村大建渠道,各处要道投放广告。大手笔操作,掀动一池春水;

  二、市场运作,借助普洱古树茶高比率的类金融属性,以利益为驱使,驱策市场内茶商进入“雨林系”二手交易运作中。

  三、引发话题热度,通过主动或被动诱导市场把雨林与当时几大高端热门品牌对比,转嫁品牌关注度,获得行内关注度;前三者可谓“高起”。

  四、“低落”,在面临大益进行市场价格调控时,无疑受挫,但前期的资本运转已经基本回本,接下来是如何以收藏型、金融操作型向消费型转变的过程。高起势霸,低落若烹小鲜。此时的低落就仿佛是雨林的价格从高空中高高落下,而一方面需要减缓它的下落速度,另一方面要夯实它的下层消费基础,最终在空中实现对接,保障价格的市场接受度。从近期雨林搞的各类营销活动、“授信”等,都可以算是一种基层夯实行为。

雨林和大益是一山中的二虎吗?

  当然,雨林的套路不是随便某个土豪就能模仿的,招式可谓大开大合,后续的收功也最容易自伤,没有雄厚的基础和分寸感是不好去学的。大致可见:

  首先,要大资金的运作,以及分步衔接的完整规划。大资金是保障,三五个亿的资金,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什么时候能够回本,都是需要高手操盘的。

  其次,原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基础,轻松撬动大益在芳村的半壁江山,至少市场除高顶、七彩孔雀等少数几个外没有谁可以拥有如此多的渠道影响力。

  第三,利用商家逐利以及人自我感觉聪明的本性。逐利,即使初期不看好这个品牌,也会加入到“雨林系”的市场运作中来;自我感觉聪明,就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试图捞一笔再走,但一般都会被逐利的本性打败。谁都是聪明的,但很多人在利益面前就不聪明了。

  第四,雨林12年成立,13年面市,当时在普洱茶行业里,尤其是芳村这个“普洱茶华尔街”中,市场大运作以及新营销模式还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说,“雨林模式”就像是一个合适的人,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带着大笔资金,煽动了市场一大帮人和大益干了一场似真似假的架,然后借着这光辉事迹在普洱茶这个行当里成了超大户。总而言之,无论这一场架是真的还是假的,是赢了还是输了,雨林已经赢了……

  现在,整个大盘其实已经不是雨林和大益谁先挂掉的问题,大家都不会挂,行业一起动荡的时候,先挂的往往是没实力的。如今两家所面临的问题都是自身姿态调整,如何迎接接下来的五年、十年,才是关键性目标。雨林没有完成消费转型或者消费性兼容,就不算彻底的成功;大益没有通过凤凰计划建立另一种茶叶消费途径,摆脱“芳村绑架”,走向大众消费,也不算成功。此时,我们更可以说他们的成功的关键都在自身,而不是对方!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