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涨”声背后的玄机

  中国普洱茶网讯:从今年年初以来,普洱茶便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在2013年春茶市场的满地哀鸿声中,它异军突涨,吸引了无数眼球。那么,在这样的普洱市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普洱“涨”声背后的玄机

  普洱名山茶        所涨为何来

  只要对今年的普洱市场略作关注,就不难发现这一轮茶价的上涨,是集中在云南少数几个茶山甚至是村寨中,比如受热捧的名山包括易武、布朗、倚邦等,而名山又强调名寨概念,如布朗的班章、普洱的景迈、临沧的冰岛和昔归……都在此轮上涨中有突出表现。在普洱,一位茶商告诉记者:“今年普洱茶原料涨幅最大的主要有三个地区——曼松、班章和冰岛,像曼松产区包括曼松老寨和王子山,今年行情最高时,春茶毛料价格到8000/元公斤,而去年春茶最高也才2000多元/公斤,差不多涨了4倍。”记者了解到,其实所谓的名山茶,主要是指名山古树茶——它的树龄至少在百年以上且在野放状态下生长,其健康性尤其口感远超一般人工培植的台地茶,而其中的纯料古树茶,更因其单一季节、单一山头、单一产区的来源,具有市场公认的优越性。

  “其实,无论说名山古树还是纯料概念,都在强调普洱茶市场的高端领域,它们的价格波动,今年赚足了各界人士的眼球,但其在整个普洱茶区的茶叶产量中仅占极小比例,一般大众消费者既无实力更缺乏途径去消费这些高端品种。如今普洱茶的原料工艺早就不是秘密,但完成茶饼,它才走上第一步,还有储藏等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完成。普洱茶多年来受追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其独特的后发酵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味会呈现出口感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但现在原料市场的疯狂,其实是预支了今后的时间成本与储藏成本,这让人担忧。”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普洱茶文化学者周重林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要警惕来势汹汹的高价原料市场,第一驱动力并非来自质量,而是某山某地的纯料在理论上容易控制,可以形成垄断,而一旦垄断,资本就有利可图。”

  普洱茶事路       悲欢曾几多

  很多人还记得2008年的普洱茶市场,由盛到衰演绎了过山车般的资本游戏,多少人被重度套牢甚至清盘出局。今年5月,记者在勐海茶山采访时,就遇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茶人,他透露道:“今年行情和五年前的最大区别,是参与的人群更加多元化了,目前的收茶群体既有以此为生存基础的当地茶叶企业;也有出于个人爱好上山收茶的普洱发烧友;再就是确实有目的地进入、打算捞一把就走的圈外游资。而普洱各名山名寨的村民们,今年突然面对络绎不绝的收茶人,心理价格预期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本地企业的原料收购反而出现困难。”

  对此说法,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肖磊也表示认同,他更担心的是今后整个地区茶产业的运行:“我们双江县拥有全球已知面积最广、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古茶树群落,也拥有地位突出的品牌企业。我们的农业人口比例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种茶是传统的经济产业,几年前的‘茶叶疯狂’因为让茶农伤了心,使不少人改种茶为种烟。而今年的高端茶大热,又让双江县特别是冰岛村的原料完全供不应求、价格飙升。从目前来看,茶农们的确受益了,但是从长远分析,这个态势不会一直存在,因为古树茶资源始终是有限的。”

  事实上,对于茶园面积和采摘面积均居全国首位的产茶大省云南来说,在其去年27.17万吨的茶叶产量中,被热捧的名山古树纯料茶之比例,可谓微乎其微。十余年间,云南普洱茶产业的产值提升了上千倍、公司有数千家、从业人员超过千万,许多茶厂从默默无名一跃成为茶界的标杆企业,而与普洱茶相关的产品正呈几何级增长。对此现象深有研究的周重林说:“普洱茶还处于认知成本太高的阶段,对于非产茶区来说,要去识别一个大茶区的茶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去识别一个山头的茶了。我们反而应该重视业内各层次、各梯级的普洱茶企业对产品开发方向的用心,因为它们代表未来的行业主流。”

  请市场理性      还消费真心

  如果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在2013年这一波对古树山头原料的追逐中,极少见品牌龙头企业的参与,原料热涨与茶企的冷静分离,构成2013年普洱故事中耐人寻味的一幕。像从今年伊始生产普洱茶的云南天地祥源茶业有限公司,其副总经理王汉文表示:“其实名山原料的涨价对我们公司来说冲击不大,一方面是因为易武春茶毛料的价格去年在1600元/公斤,今年到2200元/公斤,算上正常的资源型波动、人力以及流通成本的上升,涨幅在20%到30%,属于正常现象;另一方面,我们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最高端原料,而且将来的产品也不会局限于单一层次和结构,我们的着眼点在大众市场。”

  而对从2008年就开始生产纯料古树茶、定位于高端消费群体的知名茶企云南臻味号来说,对目前的市场就又多了一层考虑。臻味号广东地区经销商何先生告诉记者:“鉴于我们企业的定位,使服务渠道的茶商成了最被动的群体,因为品牌的重要消费群体——不少忠实的普洱发烧友亲自去了茶区,拿到了原产地的原茶毛料价格;而我们的品牌企业,在产品面世前要做大量的前期开发和投入工作,需要考虑企业的合理利润、生产成本、仓储及运输过程中的自然损耗,这样下来成品茶的价格当然比消费者从茶农手中买的茶价格高。何况对普洱茶来说,新茶一般卖不上价,我们只好将当年收来的茶在储存两三年后再投入市场,以时间换得价格成长的空间。所以企业今年只好调整措施,尽量不过多参与这场资金的角逐。”

  事实上,目前业内外对普洱茶的关注及解读确实有些过度,这背后很难排除有一些利益集团存在,意图拉高市场心理价位,从外界圈更多资金玩这场击鼓传花式的游戏。对此何先生则认为,普洱市场再现以“涨”谋利的格局,主要问题还在于茶叶消费的氛围不足、消费群体有限,而这,又是中国整个茶产业的通病。“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正确引导消费观念、普及传播健康文化,未来茶业市场才能真正兴旺。”他有些无奈地说。

  本刊视点:在无法阻挡的时代洪流中,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重要消费市场,也早被各大茶叶生产国虎视眈眈地盯上。而历史悠悠的中国茶,喝起来却始终有些困难,无论国门内外都让人无法轻松。我们在此只想简单呼吁——中国茶业,请你现代化;中国茶人,爱你理性化!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7月16日1版头条)
本报记者  周滨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