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漫漫长路慢慢走

普洱茶路漫漫
  一谈到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种安逸、恬静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里不要谈到钱,任何一丁点钱都带了那种铜臭味,让人感到不舒服,即便你谈论的内容再有道理,也终究是错,因为你谈的是茶,是一种安逸,钱是不安逸的。我就想,茶商真是原罪啊,其他行业的商人都可以等到大家的尊敬,而茶商就不能,跟药商一样,药是治病救人的,可一旦药跟商联系起来,就多少带了那么点贬义。所以做茶的人一定要恪守两点原则,以治病救人的心态来做茶,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来经营。把做茶看做是做善事,以自己的财富来积功德,所以能在茶行里留名的,一定是富甲一方的人。

  在普洱茶行里,可称为富甲一方的当数博文公司。2004年勐海茶厂即将倒闭之际,博文公司对勐海茶厂进行改制,由国营单位转变为私营企业,注资大概有几个亿吧。把一潭死水变活了。如果当时没有博文公司,也许今天就没有勐海茶厂,这种具文化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制作的大益牌普洱茶也许就是一个绝版产物了。有些人说改制后不好,茶叶没有以前的品质好了。我想无论世人怎么评论博文公司不要紧,总之我看到的是博文公司拯救了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功大于过的。做茶,要以治病救人为原则。

  我一直在想普洱茶这个行业可以走多远,现在正处在什么历史时期上?普洱茶的第一次潮起潮落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年间,那个时期普洱是用来进贡的。雍正年正是清朝最鼎盛、最繁荣的阶段,这个阶段普洱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长达百余年。可以说盛世出普洱。我相信只要国家的经济稳定,国家繁荣昌盛,普洱必定会在今后百年间的这一历史时期再起波澜。

  普洱茶的发展目前局限在我国的几个地区,由广东、香港、台湾地区发展起来逐步向北方扩展,四川、上海、北京是今后普洱茶即将崛起的城市。不难看出,这些城市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段,为什么经济越发达,普洱茶越会发展呢?我想与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有很大关系。但是制约普洱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第一就是口味,普洱茶的口味是独特的,还不是很大众化,让大众接受起来需要时间。第二就是健康,喝茶是喝健康的,我至今未见到哪个厂家在哪款茶里附带农药检测报告。第三,普洱目前受众人群还局限于专业茶友,平时不喝茶的人第一次接触普洱茶都不知如何去起茶。各位同仁,你叫这些人群拿着一饼普洱茶情何以堪呢?是不是应该每饼茶里都配备一个茶刀呢?这些细节不得不说,都需要细化。而且还更需要对普洱茶进行量化,不同的人泡、不同的重量、不同的水质口感居然都不同,这实在是一件悲催的事情。怎么才能使每款茶在特定的容器里、特定的重量、特定的细节里泡出来的味道都基本上一样呢?如何才能使没喝过茶的人也能尝到这种最正宗的口味呢?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普洱要发展,需要配备贡品通道、礼品通道、快捷通道,君不见满街的星巴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大益集团在发展专营店的同时也应该配备相应的专业茶馆等体验馆,建立快捷通道,发展速溶茶。让普洱茶不再是只可以存的茶叶,要让人们在这个体验馆里进行消费,使一部分茶叶消耗出去。有很多人瞧不起大益,都说大益是大路货,其原因很多不在于品质,而在于量产太大了。不消耗只会导致供大于求,造成畸形的市场格局。

  不得不说,在普洱行业里急功近利的人太多太多,炒作茶山的、炒作品牌的人太多太多,都想着一夜暴富,有几个专心做茶呢?有多少人是为了制茶理念而推广?为文化传承而推广?大多数人都是为了两个字“赚钱”去宣传自己的品牌如何如何好,品质如何如何穿越,可是真的好么?要是把这个时间用在研究制茶技艺上,我想他的品牌会走得更长远。大浪淘沙,多少个品牌倒下了,又有多少个品牌正在浪里翻滚,最可笑的是我经常听到有些茶商跟新茶友说“一般刚接触普洱的人我都推荐他喝大厂茶”,新茶友一听,哦,原来新人才喝大厂茶啊,那我不能喝了,喝大厂茶多丢人,新人喝的茶!绝不能当新人!我要一上来就当“专家”,哈哈,我窃笑,新人就是这么开始的。仿佛这个开始谁也逃不过去,即便你怎样引导他不要走岔路,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去尝试各种偏门茶。这种新茶友喝茶时间长了觉得自己懂了,有更新的茶友问他应该喝什么茶,他就跟更新的茶友说“一般我推荐刚喝茶的都是推荐大厂茶,可我一口都没喝过”,哈哈,这个时候我就笑到喷了,他确实一口都没喝过~~~

  如果大家都冷静一点,把茶看做是一种淡然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追名逐利的工具,我想社会会更和谐一点。如果大厂能淡然一点,像做酒一样储存个10多年再出厂,让人一喝就很好喝,而不是苦涩难耐影响判断,我想普洱的未来会更美好。

  耳畔再次响起: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一声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