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个性拼配

30年代新兴号大字绿印
  在一些年以前,我记得人们喝茶谈得多的是生态,拼配,茶园,配方这样的普洱茶名称。这些年当然转到了古树,纯料,单株,茶王这些越来越往天上讲的词了。搞得卖茶人不放点名字霸气的上去,非要有人找;放了的话,又说价太高。

  这些年说拼配茶的卖茶人少了,说拼配茶的买茶人也少了,当然,我们知道,很多人其实也在喝着拼配茶,很低调的在喝着。

  一,普洱茶的拼配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普洱茶在古代,甚至在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医理论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他们认为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茶品,同时具有“减油腻、醒酒”等功效,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饮品。清代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著述《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以药材的名义纳入其中。

  二,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基本来自于当时的茶叶集散地,为普洱茶的拼配提供了资源保障。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普洱茶每一次热点的转移及经典茶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茶叶集散地的转移和兴起。因此,交通的不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三,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的差别。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

  四,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阶梯转化。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有层次感。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茶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阶梯转化。

  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用于饼茶的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低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络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五,普洱茶的拼配技术是一项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凡是经典的普洱茶产品,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的“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能不忘。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长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结出的“硕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尘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空间即使在现代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的主题。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