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7月10日,人社部发布: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76个退出目录中,茶行业的茶艺师和评茶员就在其中。
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1999年,茶艺师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评茶员也正式列入。
 
  21年后,今年9月30日,茶艺师将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评茶员刚过5年,今年12月31日,也将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茶行业两个举足轻重的职业资格证,走向何方?茶艺师,今后何去何从?
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01-
 
  几家欢乐几家愁
 
  一听茶艺师和评茶员即将退出国家职业资格,茶行业很多有证或想考证的小伙伴,马上就慌了。
 
  以后是不是没有茶艺师和评茶员这两个证了。
 
  当然不是,茶艺师和评茶员这两个职业依然有,但以后这两个证不是由国家评定,而是变成第三方机构评定。
 
  国家考核突然变成第三方机构评定,如此一来,几家欢乐几家愁。
 
  第三方机构评定,从业者更专业
 
  改为第三方评定的最大好处,唯一好处,在于培养更专业的人才。六大茶类的知识肯定还有,但考证的人可以专攻自己喜欢的茶类,喜欢普洱茶的,想从事普洱茶,只需要对普洱茶精益求精即可,其他六大茶类知识,略懂就行。
 
  国家考核转由第三方机构评定,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从业者更专业,满足各大茶类的专业需求。
 
  但这一取消,带来的问题也不少。
 
  最核心的,第三方机构是谁?
 
  当地人事部门?还是茶叶协会?或者行业龙头企业?
 
  如果交由当地人事部门评定还好,毕竟还在公有制范围内,大家都认可。
 
  如果交给了其他机构。以前国家考核的东西,如今交给了市场!各种茶叶培训机构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很多人不想卖茶了,开个茶叶培训机构活得更滋润(大学里,茶学专业有广阔的市场)。
 
  如果第三方机构在行业内没有足够的号召力,那证书含金量直线下降,以前考个国家级的,在一些小茶企可以持证上岗。如果,第三方机构跟茶老板不熟的话,茶老板可能不认,也就是说,证书权威性下降。
 
  考证的人大多是从事茶叶的小哥哥小姐姐,更多是大学茶学专业的人。以前,国家认可的茶艺师、评茶员几乎人人都想考。
 
  如今交由第三方机构评定后,选哪家机构,考哪一家的,又是个问题。学费也是不小的一笔,这一点,家里有娃的朋友最能理解,培训什么课程,都是一大笔开销。
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避不了的选择困难症
 
  考茶艺师的人以前看《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师》教程。如今考核依据是什么,新颁布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评茶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找《茶艺师》《评茶员》的题库?
 
  如果要培养专业的茶叶人才,普洱茶越陈越香、名山古纯。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黑茶的千两茶,金花技术……
 
  各大茶类,各有各的核心理念,一套教材显然不能满足所有茶类的需求,卖教材的人也多了(销量最好的书就是教材)。
 
  总之,国家考核交予市场主体由市场决定,说明对茶艺师、评茶员的人才要求越来越专业,同时,考证费用、成本也越来越高。
 
  而有国家认可的证书的人,手里的小本本,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02-
 
  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
 
  评茶员也好,茶艺师也罢,术业有专攻,而最终,都是为了服务茶叶市场。
 
  评茶员以感觉器官评定茶叶品质,色、香、味、形等方面。在普洱茶行业,满地的台地茶冒充古树茶,行业最大的痛点是山头信任危机。
 
  如果评茶员能靠感官分辨出普洱茶是不是古树,绝对能在普洱茶行业吃香喝辣,但这样的核心技能,绝大多数评茶员显然不具备(行业内,基本没人能做到)。
 
  随着国家认证评茶员资质的取消,普洱茶行业,评茶员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小。
 
  茶艺师,却是整个茶行业的刚需。
 
  茶行业仍然以线下为主,依然是传统行业。
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我国茶叶销售,电商平台只占茶叶销量的8.6%,茶行业的主体,仍然是几十万家线下门店,这就决定了,纵然国家认证改成第三方机构认证,茶艺师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茶叶店里少不了小姐姐小哥哥,但对茶艺师的要求也更高。
 
  外行人理解的茶艺师,大概是每天坐着泡泡茶,就有收入。其实,这是对茶艺师最大的误解。
 
  茶艺师,要泡得了茶叶,做得了销售,还搬得了仓库。总之,只要和卖茶有关的,茶艺师都做(大多数公司都是这样)。
 
  茶艺师,最核心的技能是泡茶,不仅要泡得美,还要泡得好喝,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成交易。
 
  这决定了茶艺师真正的技能,不是学习哪一款教材,不是考什么级别的证书,而是实用。
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茶艺师,书生与江湖
 
  书生与江湖,永远是江湖更胜一筹,这在任何行业都一样。
 
  诸葛亮顶级书生,始终被卖鞋起家的刘备驾驭。刘备临死前,还以退为进,将了诸葛亮一军。表面说如果阿斗扶不起来,丞相可自立为成都之主,吓得诸葛亮连忙磕头,表示绝对不敢,愿效死命。
 
  背地里又对赵云使了一招:之所以不中用子龙你,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以后我儿子交给你了,你要好好保护他。
 
  茶艺师也是一样,表面上只需要泡泡茶,跟上门的客户聊聊天。但证书只是加分项,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卖茶(体验生活的除外)!
 
  纵然有最高等级的茶艺师证书,但泡茶不美,泡茶不香、还没味,把顶级好茶泡出9块9包邮的水平。与客户交谈,三言两语得罪人,百人无法成交一单。这样的茶艺师,没有哪家公司敢聘用。
 
  相反的,纵然没有茶艺师证,能按照客户需求,泡出不同的口味。客户喜欢蜜香,就泡出香味。客户喜欢汤感,就泡得细腻甜美,通过控制注水、时间、出汤,把一款茶,泡出千滋百味。与人交谈,多理解、多倾听,宁可服软,也不与人争个一二,这才是茶的智慧。
 
  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肯定不行,在茶圈混,江湖方显真才实学。
 
  书生,只研习书本;江湖,却执着于对“茶”的领悟!
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面对懂茶的人,不懂茶的人
 
  懂茶的人嫌弃不懂茶的人,不懂茶的人又说懂茶的人装。这是任何茶艺师都要面对的。
 
  茶叶,是最特别的饮料。国人追捧的法国葡萄酒,因为香气口感回味令人着迷。但喝了茶之后,就发现:茶的香味,不仅有嗅到的气体香,更有令人着迷的汤香。
 
  茶的口感不仅有天鹅绒般的质感,也有细腻的水路。茶,还具备任何葡萄酒都不具备的生津,好茶入喉,满口生津,只可意会,很难言传。
 
  一款好茶,如顶级名庄葡萄酒,令人着迷。但是,茶是唯一具备精神属性的饮料,这也是茶客无法离开茶的重要原因。
 
  懂茶的人与不懂茶的人,始终困扰着茶艺师,茶艺师如果看不透,很容易得罪人。
 
  有的人懂茶,喝茶讲究仪式感。一饼好茶,三五好友,炉火慢煮,细细品味。这样的生活,光想就觉得很美。
 
  有的人不懂茶,喝茶只为解渴,三杯下肚,也是分外舒服。然而,懂茶的人看在眼里,牛饮简直就是对茶的亵渎。
 
  殊不知,口渴牛饮也好,闲情慢煮也罢,每一种都是生活方式,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场景,大家开心就好。
 
  或许,一个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悟透一款茶,人生如茶也好,先苦后甜也罢。细细慢品也好,海喝牛饮也罢。
 
  只需要明白,茶行业,有一种人,不懂茶,只追求性价比。更有一种人,懂茶,他们有一种东西,叫茶叶情怀。
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面对不同年龄的人,求同存异
 
  人到中年,方才知晓茶的好。既有健康、养生的功效,又可以作为情感的寄托。可以说,喝茶的人,绝大多数是中年人。
 
  20多岁的茶艺师小姐姐,面对40岁的老茶客,一个买茶,一个卖茶,说的津津有味,但意见不同的事,也时有发生。
 
  20岁的小姐姐泡茶,注重一款茶的香气口感滋味,着重把茶叶质量介绍给老茶客。但老茶客心里,天下茶叶,已经喝过十之七八。人生所求,不过在茶里寻一二知己,说起茶来,张口人生如茶,闭口大道至简。
 
  听得20岁的茶艺师一脸懵逼,人生如茶是啥?大道至简又是啥?以前还听说过禅茶一味呢!
 
  年轻茶艺师有自己的生活方式,40岁的老茶客有看人无数的阅历。这都没有错,一杯茶,年龄不同,所求不同而已。
 
  20岁的茶艺师,在40岁的老茶客面前,捧着一杯茶,大谈人生如茶,额...画面感太强,这无异于关公面前耍大刀,老茶客未必看得下去。
 
  20岁有20岁的样子,泡茶就好好泡茶,泡茶姿势要美,茶汤入杯要香,最重要的是对长辈多三分尊重(任何行业都一样)。
 
  等20岁的茶艺师到了40岁,有了人生阅历,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了生活经验。那时候,简简单单一句人生如茶,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话音出口,只可意会。
 
  重要的事说三遍,茶艺师小姐姐,面对长辈,无论懂茶也好,不懂茶也罢,都该敬他三分,敬他三分,敬他三分,尤其在茶行业。
别了,国家级茶艺师!别了,高级评茶员!
  茶艺师,绕不开的茶道
 
  70年来,中国市场倒闭的饮料,少说也有上百家,几十种。唯独茶叶,绵延千年而不衰,因为国人喝茶,更讲究精神属性。国人喝茶,绕不开的茶道。
 
  “道”,精神层面的东西,可理解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某种感悟。
 
  茶道也是一样,无论一个人对茶的感悟多么深刻,那仅代表他的立场与观点。一个人的经历,感知、年龄、背景、学识、经验、情感、智力等因素不同,各人的认知体悟自然不同。
 
  一个人喝茶的时间、地点、对象,甚至泡茶的水不同,所理解的茶道自然不同。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茶道,终究是自己悟出来,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当求同存异。
 
  一杯茶,怎么理解都行,有的人为了喝,有的人当成精神的寄托。茶艺师最忌讳的,便是为了争一个“茶道”,与人争得面红耳赤。
 
  茶艺师只需记住:一个人理解的茶道,一定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记住这个中心,余下的,自由发挥罢。
 
  这世间的事,正如一杯茶,上一秒还是温的,下一秒便凉了,再把冷茶温热,却也不是最初的味道。
 
  世事多变,茶艺师也好,评茶员也罢。评选方式也好、书生江湖也罢,总要适合时宜!
 
  往日的教条无法适应时下的需求,总该图变,六大茶类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却只对普洱茶情有独钟,倒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嫌疑。
 
  只是,无论茶艺师,还是评茶员,纵然选评方式如何改变,都和茶行业其他从业者一样,只为了在茶叶这个江湖里,得一隅生存的环境。
 
  唯有,一杯茶,敬往昔岁月!
 
  一杯茶,敬未来可期!
 
  一杯茶,敬顺其自然!
 
  注:文章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来源:网茶会习茶社
 
  作者:古域
责编: dudongmei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