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大工业化的陷阱与出路

  茶农是一个谨慎的多元化投资者。多元化带来了种植多样化,带来了建立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基础上的生态系统。在工业化时代,这是一种落后的小农式“小散乱”经济,而到了后工业时代却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生态农业,成了受都市品质消费者欢迎的“小散优”经济。城乡无逢对接,让山区的种茶小农通过直供平台,做上了都市社区大生意。可以预计生态升级的小农,代表新型农业的未来……
 
  我一直反对唯大工业、大集约化农业论。我很反感把多样化的文明产品——茶叶,说成前工业时代的落后农产品——都什么年代了,还唯标准化大工业挂帅!
 
  中国人要多一点文明自信,没必要言必称希腊,从而落入西方现代化发展语义陷阱……
  后工业化:对现代大工业生产弊端之扬弃
 
  茶界真正工业化的价值,在于农业这个第一车间奠定原料品质,工业建立规模成本优势,服务业建立品牌溢价,只有打通三产,农业、工业、服务业通力配合,工业化的价值才能放大。
 
  离开农业的生态基础,谈茶叶工业成品的品质只能是快餐式的食品化工业品质。离开服务业带来的名茶或品牌溢价能力,仅谈现代化、标准化的工厂如何如何,在量产导致供过于求的魔咒下,茶叶的售价将迅速下跌,整个行业陷入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境地。
 
  大工业有两个弊端,一是生产的供给能力太强,很容易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从而造成反复的繁荣与萧条周期。二是机器吃人事件,越是大机器生产的大工业,越是容纳的就业人口少。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将多余的劳动力从工业部门转移到服务业,就会出现经济与民生大问题。因此,西方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就进入后工业时代,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吸纳最多的就业人口。
 
  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大,为收回投资并赚钱,要讲成本会计与市场占有率。通过生产降低生成本,就能通过降价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但在竞争下,同行也会增加机器厂房投资,扩大生产,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降价抢市场,从而形成整个行业生产过剩与恶性降价竞争,资本投资利润回报恶化。大工业生产,必然造成资本投资利润回报率不断降低。投资利润率低,会迫使资本由回报率低的地方向利润高的地方迁移,从而出现投资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现象。
 
  1970年代以来,率先完成工业化的欧美国家,工业资本利润降低,于是工业向东亚、东南亚与印度迁移,转向玩金融、服务业与创新经济,导致产业空心化。
 
  由此可见,在资本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诅咒下,工业化之后必然是后工业化。只有后工业化,才能容纳被机器替代的就业人口,或者因工业转移而失业的人口。只有发展后工业化的新型农业、新型工业、新型服务业,才能提升产品卖价,产生名茶与名牌的品牌溢价,由数量型增长进入质量型发展期,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企业有利润,容纳足够多的就业,老百姓收入高,才能过上有尊严的中产生活。有了足够多的中产人群,中国才能建设真正的公民社会……
 
  天天谈大工业、标准化的人,其实标准工业化在消灭资本家与工厂主的利润,在制造失业。茶行业这几年迅速现代工业化,是不是生意难做了,大家都赚不了钱?
 
  这个时代,不是要做多大,而是要有利润与现金流,这样才能很好地长久活下去。
 
  名茶虽然装逼,在一定程度上拒绝普通消费者,但利润空间大,精准营销能抓小销量,可以保证小农、小厂、小商活下去。大品牌、大平台,也可利用名茶撑起的定价空间,用标准化的傻瓜喝茶模式降价扩大市场份额。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一团阴阳怪气,化生万物。没有喝茶专业逼格模式,估计标准化傻瓜喝茶模式的价值也不大。有专业市场作为对手戏,标准化大众消费茶才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价值在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体现,专业市场与傻瓜市场是相辅相成的。
  工业化大生产与产业的创新升级
 
  上文说过,大工业化生产,容易造成生产过剩、跌价与利润率降低,最终使资本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无利可图。厂商为打破这一诅咒,就必须发扬企业家精神,用破坏式创新打破萧条的旧行业秩序,以技术变迁,组织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重构行业新秩序,寻找新市场与产业新的增长引擎,推动行业由萧条进入新的一轮繁荣期。
 
  即,新产品在新蓝海市场供不应求,利润高,销量迅速增加,厂商随之扩大再生产,最终再一次供大于求,陷于萧条。这就是大工业化生产的市场周期性,充满不确定性因素,构成厂商巨大的风险。
 
  企业家为抵抗与战胜风险而生,在风险中逆风飞扬,用创新工具寻找新商机。大部分人厌恶与规避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在商业社会企业家的基因稀缺的原因。
 
  大部分人发财,是靠当包租公、资本家,或者商业运气与行业红利,而不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大工业化生产的第三个结果是,消费品价格下降,数量大,花色品种多,能极大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资本大量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意味资本不再稀缺,这会重新定义劳资关系,即资本贬值,劳动力价格上升。这时,厂商就会少雇佣工人,多使用机器,从而使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进入了技术密集型阶段。同时,蓝领工人减少,白领阶层增多,推动企业由物质资本建设向人力资本建设迈进。人力成为关键性的竞争资本,就意味着技术工人与白领收入迅速增加。工薪阶层收入增加了,就会推动消费升级,由基础生存消费向品质消费跃升。这种消费升级也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茶行业大工业化生产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计划经济年代的粗放式大工业化生产。这是资本稀缺,劳动力廉价的时代,劳动密集型工厂主导这一时代。
 
  第二次是现代食品大工业化生产,按照现代食品工业的规范流程,走精细化生产之路。物质资本建设主导这一过程。在这一阶段,资本投资回报率迅速下降,人工越来越贵。以采茶工为例,云南工贵,缅甸黑劳工兴起。现代化茶厂到了2020年,已沦为产业效率低的旧基建。
 
  第三次浪潮是正在兴起的智能化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化管理,柔性供应链主导未来。大工业生产,将由粗放式生产,精细化生产,进入精准生产新时代。这种大工业生产,不再是量产一统天下,除量产外,还有各种精准小需求的聚合,在柔性供应链的调配下共享生产线,是一种聚少成多的大生产。
 
  从2003年开始,茶行业的大工业化进程是突然加速的,短短十多年时间,就由粗放式生产1.0,进入到现代食品精细化生产2.0。在近年来兴起的智能制造精准生产3.0面前,现代标准化茶厂,迅速由新动能沦为旧基建,目前建重资产的现代化工厂,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赚钱生意。
  消费升级与稀缺资源货币化,让中国茶迅速工业化与后现代化
 
  茶行业之所以资本投资与工业化在2003年加速,是因为中国开始有一部分人由温饱消费进入了品质消费阶段,即中国进入了茶叶消费大升级时代。
 
  同时,住房的货币化,宣告中国进入了资源货币化新时期。稀缺的名茶资源不但受品质消费者追捧,而且还受到资本的追捧。资本以稀缺茶山资源、老茶与大品牌茶为锚,掀起了狂飙突进的茶行业优质资源货币化进程:茶价不断推高,土豪闻风消费与投资,市场迅速扩大,销量与利润剧增,到处是接盘侠的情况下,厂商根本不愁做生意,反而担心将茶卖快了,价格卖低了……
 
  消费升级与稀缺资源货币化,解决了茶行业资本匮乏与中高端市场缺失的问题。从此,中国茶摆脱了低附加值农产品的命运,在天量资本的注入下,建立了现代化茶园与后现代茶园、现代化工厂与后现代手工作坊,以及现代化的渠道与传播体验方式。
 
  在这一阶段,伴随着现代食品加工业崛起的,还有后工业化的手工作坊。传统手工茶在当代复兴,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超越工业化的一场托古改制的后现代运动。前工业化、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并存,才是中国茶行的真相。这充分体现了茶作为文明型商品的多元性、丰富性与生态化共存性。对业态丰富的中国茶,简单贴落后与先进的标签,绝对是错误的!
  走出大工业化思维陷阱,构建生物多样性的商业生态圈
 
  我做产业分析的时候,更关注的是资本投资回报率、现金流与行业整体利润率。拥有良好的现金流,投资回报率与利润率高,表明行业有活力。低,表明行业进入衰退期,甚至萧条期。
 
  目前茶行业不说处于萧条期,至少也是衰退期。其主要的困境是,现代食品精细化生产的投资回报率偏低,也就是量产的茶很难卖,卖不起价。具稀缺资源属性的茶,又没量,价太高,也只能以销定产,结果茶农交了订金才采茶,守树采盛行。茶树不采不发,春茶季,茶农没收到订金,不敢轻易采古树茶,否则做成毛茶就不值钱了,因等客户下单订茶,采摘推迟,也是近年来,古茶不发晚发量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这就表明,现代化茶厂已由过去的新动能,沦为现在的旧基建。
 
  所以,今年我提出茶行业的“三新工程”——新型农业、新型工业与新型服务业,打造新基建与新动能。茶行业将由数量型增长,进入质量型增长。
 
  以前,市场机会多,厂商忙于跑马圈地。今后,大资本大品牌会进一步做大规模,用财团布局茶产业链的形式,对茶行业形成局部垄断。更多的厂商,将由追求规模扩张,转而寻求利润与现金流的基业长青,打造小而美的百年老店,小散优经济将借后现代的服务业兴起。茶行业将形成大企业、二三线品牌与小农小厂小商小藏家小投资者小品牌之小散优经济并存,从而形成共享繁荣,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商业生态圈。
 
  用信息精准传播与柔性供应链即时反应的形式,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三产融合、产销无缝对接之路,以重建茶行业的销量、利润与消费市场。
 
  在这个时代,不能有效输出价值观,高效抓C端消费者,组织柔性供应链,估计要出局了。
  盛世兴茶,小有产者经济在当代的复兴
 
  工业发展史,就是摧毁小有产者的历史:圈地运动让大量自耕农失去了土地,沦为城市无产者;机器大生产,让城乡手工业者破产;石油农业与集约化经营,让小农经济破产。
 
  很长时间,在机器化大工业生产面前,小有产者经济被视为缺乏产业效率的落后经济。但东亚社会是个异数,日本与台湾等地一直保护小农的利益,坚持走不同于美国石油农业的东亚精耕细作农业。按照美国的现代大农业方式,不需要多少农业人口。而按照东亚传统农业模式并加以后现代改良,打造新型的后现代农业,走城乡无缝对接的生态农业之路,既可大幅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又可容纳大量人口从事农业,从而形成绿色生态、劳动就业与利润的和谐统一。
 
  因农民有承包经营的土地,老百姓大都有房产,故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小有产者,是小有产者的国度,中国的经济是大工业生产与小有产者经济并存与共生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特色。
 
  我们没有必要站在大资本大工业大农业生产体系的利益角度,给小农小厂小商小品牌贴小散乱的落后标签。而要看到后工业社会带来的生产体系、价值体系、消费观念与市场的重构,与信息革命带来的连接便利,小有产者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大工业生产体系的桎梏,迎来了全面复兴与崛起。
  茶叶就是典型的小有产者经济,细分标准与差异化市场需求的存在,茶行业很难完全大工业化与简单标准化,大资本与大品牌只能占有部分市场,形成局部垄断,而给小农小厂小商小品牌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大农业大工业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石油农业对生态与人类健康的破坏,容纳的就业人口太少;机器化大生产会造成生产过剩、利润率下降、资本投资无利可图、机器排斥劳动力。投资回报率降低,会产生许多夕阳产业与衰落的工业城市,产业向利润高的部门与地区迁移。
 
  茶行业的小散优经济、细分标准与中高端市场,能保证行业的就业、利润、市场需求与生态根基,能在后工业时代与信息社会,进一步发扬中国小有产者经济的优秀传统。有了小有产者撑起来的利润空间与细分标准的中高端市场,大资本就可用大工业生产降低成本,用品牌建立大众消费市场认知,用渠道创新建立新零售体系,降维打击开启标准化程度高认知门槛低的大众消费市场。
责编: 吉星坦罗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