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茶圈这么乱?”

  最近,茶圈乱的话题,激起了茶友们的讨论,说茶圈乱的人摆出了白纸黑字三个大观点:
  总结起来三句话
 
  人乱:茶农、茶商、茶人,爱茶的,讨厌茶的,喝茶的、不喝茶,只要与茶有关,都自称茶人,然而权威字典里并没有“茶人”的记录。
 
  茶乱:拿农药残留说事,并指出广大老百姓不知道茶行业内幕。
 
  文化乱:某教授的书里一针见血地指出茶文化的糟粕,近30年的茶道是捏造胡扯,中国已经没有茶道了。
 
  人乱,茶也乱,连文化都乱,乍看起来,茶圈还真有点乱,但仔细推敲,前后逻辑,实在站不住脚。
 
  首先,人乱?
 
  用谁都可以自称“茶人”,而权威字典里没有“茶人”记载作为抨击茶圈乱的依据,实在站不住脚。
  这样的逻辑——茶圈乱是因为人乱,人乱是因为很多人自称茶人,而茶人这两个字没有收录在权威字典里。
 
  这样的逻辑,比“西瓜很好吃,所以好吃的是西瓜”还略逊一筹。
 
  自称“茶人”这个问题,无论采摘茶叶的茶农,泡茶的茶艺师,还是卖茶的茶商,专业品鉴的评茶员,喝茶的茶客等等,自称茶人,谁能说这就是错呢?
 
  只要喜欢茶,自称茶人又有什么关系!茶行业里,只要出于真心喜欢和诚挚热爱,谁都可以自称茶人,至于别人认不认这个茶人,就要凭这个茶人的“功力”说话了。
 
  没有把“茶人”写进权威字典。
 
  茶人,最早出现在陆羽的《茶经》里:茶人负以采茶也。
  《茶经》里的茶人单指采摘茶叶的工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茶人被赋予了更多含义。
 
  中国的词语里,写进字典的,没写进字典的,从特指到泛指的词太多了,茶人也只是其中一个。
 
  茶圈人乱?茶圈确实存在一些披上素衣道服滥竽充数的人,整天装模作样,但这样的人只是极少一部分,懂茶的人都不傻,没有真才实学的装,装不了几天就会露馅。懂茶需要真才实学,自吹自擂的“大师”之流,在几年老茶客面前,根本装不下去。
 
  因为存在几个装模作样的人就说茶圈乱?书画圈、文玩圈、酒圈,各行各业都存在一些装模作样、滥竽充数的人,说茶圈乱,茶圈很冤枉啊。
 
  对于一个没有收录权威字典里的“茶人”词汇,又何必一根筋的较劲、钻牛角尖呢!
 
  字典里有没有茶人这个词,不在于人乱不乱,而在于“茶人”这个词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变得很宽泛。
 
  布朗茶质量好,但布朗下面老班章的茶质量更好,老班章能凸显布朗茶质量的独一无二,又何必再用布朗茶去形容老班章呢。
 
  茶评师擅长品鉴站得住脚,但茶人擅长品鉴却未必靠谱。茶人这样一个宽泛的概念,写进权威字典有什么意义?
  其次,茶乱?
 
  用茶叶农残与茶叶内幕说话,实在可笑。
 
  瓜果蔬菜都有农残,茶叶使用的农药都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在某种程度上,茶叶相对直接吃进身体的瓜果蔬菜,是不是更安全一些。
 
  茶叶检测出农残,并不等于农药超标。茶叶农残各个国家的标准不同,有日本标准,有更严格的欧盟标准,我国目前的标准与欧盟标准最接近。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目前的标准与我国现有生产条件是配套的。从质量安全角度来看,制定残留限量有一个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只要在限量值以内的茶叶,是不存在安全问题的,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至于茶圈内幕,茶圈有什么惊天内幕?谁来爆料一下!
 
  最后,茶文化乱?
  “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传,在经历了元朝的100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湮灭。日本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内容”
 
  唐朝的饮茶习惯是煎茶法,与现在的煎中药有相似之处,煎茶法炮制的茶,苦涩味很重,需加入一些葱花、盐之类。
 
  日本的抹茶道,借鉴了宋朝点茶法,最后才逐渐演绎成日本茶道。大唐王朝虽然强盛,但日本遣唐使也无法穿越时空看宋朝的点茶法。
 
  说中国近30年的茶文化是扭捏胡扯,说中国没有茶道,更是荒谬!
 
  道是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并非某个指标能够衡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即可。
 
  茶道,是饮茶过程所贯彻的精神。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饮茶精神,也会根据国家文化演变出属于自己的道,中国有中国的茶道,日本也有日本的茶道。
  茶道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说法,宋朝人没有取笑唐朝人的煎茶过于苦涩,反而把点茶法发挥到极致。如今,却把现代茶叶冲泡法暗地里与唐宋相比较,说成今不如古,中国没有茶道。额……
 
  茶文化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当时大多数人的选择,绝非一成不变,更不是墨守成规。
 
  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起伏伏,茶文化的发展也跌跌撞撞,唐朝的煎茶法,宋朝的点茶法,元朝少数民族打压汉文化,“茶道”也随之衰落,无论明朝的散茶,还是清朝的冲泡法,饮茶习惯与饮茶精神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依然用唐宋茶道来质疑今天的冲泡,是唐宋的煎茶点茶能让现代人更快乐呢?还是如今的冲泡就错了呢?
  无论唐宋,还是当下,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茶文化,茶道属于茶文化范畴,兴衰交替是文化的正常现象。古今论道,没有对错的说法,更不是唐宋有茶道,如今就没有茶道。
 
  茶道与茶文化,可以批判继承,但当代与古代没有可比性,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一种饮茶方式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时代相适应即可,完全不该站在唐宋的角度说今天的冲泡就是扭捏造作。
 
  茶圈并不乱
 
  茶圈确实存在个别现象让人不爽,这些现象,可以曝光,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个净化的可能。但是,把个别现象作为行业的概括,实在是有失公道。
 
  说茶叶传销也好,吐槽茶叶暴利也罢,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个别现象,假大师卖弄风骚,伪文人穿上道袍,哗众取宠之流,各行各业、无论古今,换个马甲,都会轮番登场,然而,这并不影响茶叶发展的主流。
 
  看茶圈,站得高一点
  会喝茶的人不觉得茶圈乱,他们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茶。说茶圈乱的人,几乎是不喝茶的人,或者刚入门的人,茶没怎么喝,人就已经飘了。拿农残说事,拿卫生说事,看似有理,其实都是以个案套整体。
 
  贪图便宜,买来假货,只能抱怨茶圈乱。喝茶的人不会说差钱乱,他们明白自己适合什么茶,也有自己的茶叶圈子,这样的圈子,从来不缺适合自己的茶。
 
  而另一种,不想掏钱买好茶,只想坐等捡漏,明知质量不行,还安慰自己价格便宜,觉得自己比商家聪明,当之无愧的捡漏大王。结果是卖茶的永远比买茶的精明,贪便宜被骗,顺其自然的抱怨茶圈太乱。
 
  茶,好喝才是关键
 
  茶,不懂的人自命清高,懂的人不屑凑这场热闹,附庸风雅的人给茶套上“道”与“文化”的外衣,标榜自己清新脱俗,懒得食人间烟火。
 
  但是,喝杯茶,没那么复杂,喝茶与做人一样,都应该务实一些,生活在当下,争论唐宋茶道谁才是正统,其实没有太多必要,茶,好喝才是关键。
  茶道,结合自己的人生去领悟
 
  人生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茶道,只能意会,很难言说,最终要靠自己领悟。
 
  心若静,世间喧嚣与我何干。你若懂茶,自然能分辨茶的好坏,自然对茶怀有敬畏。如此,别人说乱,你自然不乱。
 
  若能从茶中悟出一些道理,品茶陈化的人生意境,读懂人生成败的经历,明白为人处世的淡然,从茶里面获得精神的收货,这就是自己的茶道。
 
  站得高一些看茶圈!
 
  茶圈真不乱!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