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说普洱:春茶上山收茶,收到鲜叶也未纯料

    在茶山,听说一个故事。一个老板收了多年的茶,自创一套收茶理论,春茶年年上山收茶,年年不同。
 
  茶山收纯料,一年与一年不同很正常,雨水、气候不同,滋味就有所不同,但是,每个山头的底蕴却是大致趋同,不会离谱太多。
 
  而且,同样的山头,古树和小树还是有差别的,消费者不熟悉,甚至其他茶区的茶商不熟悉,可以理解,每年都专收某几个山头的茶商,分辨不出,倒是特别让人好奇。
 
  山头收茶,玩家收单株就是收几颗,一个人就可以盯过来,有无经验皆可保证收到的是真货。
 
  茶商不同,没有团队,就做不到守树派,茶商收茶数量大,上到几十颗树就无法盯过来,现在的很多古茶园都有新栽的小树,大小树混采是正常现象。
 
  茶商收茶,那就既要熟悉山头口感,还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关键的,还要能吸取别人收茶的经验。
 
  只不过,这个老板比较特别,你说有些片区古树涩,他说古树都是甜;你说这颗单株有点杂,他说你不懂味;你说这茶有点淡,他说无味之味才是茶。总之,收茶的人都是“满拧”,不走寻常路。
 
  大家都劝阻,他认为大家都要跟他抢原料。
 
  就这样,年年上山收纯料,年年收一堆小树。
 
  收纯料的与收到假老茶的人,一模一样,绝不认账,只要掏钱买了单,错的也是对的。
 
  消费者也许会奇怪,上到茶山满目都是古茶树啊,事实上云南有600万亩茶园,小树茶的数字占据绝对份额,产量大,古树茶缺行断棵,产量稀少。以版纳为例,一个古树茶产量一公斤。已然是比较大的茶树了。
 
  茶客看到的是大小树分开采,看不到的是混采。尤其工业化的茶品,号称纯料都可疑。
  云南省茶办曾经公布过一个数据,现在的古树茶约占市场总量的1%,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喝到的所谓古树纯料茶有99%是“台地茶”。
 
  山头纯料茶,个性化特别强烈,一山一味,甚至一个山阴面阳面也是两个味,一个是大树,一个是中树,也都是不同的味道。正因为此,导致鉴别困难,从而形成的品牌特征缺乏。
  作为圈子内品饮消费尚可,而跳出这个圈子,毫无例外的都认为是假古树、假班章、假冰岛、假易武。
 
  形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收了一堆假东西的人,拼命要证实自己高超的智商。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