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采茶去:普洱茶就是这样来到我们面前的

  在云南勐海地区的大山深处,零星散落着一些村寨和一些住在大山里的人。村寨依山傍水,所以人们靠山吃饭,邻水起居。这里没有广袤的平原可以栽种稻子和小麦,人们只能屋前家后开辟一些荒地,栽种些许苞谷和土豆。当然也豢养一些牲畜,鸡鸭猪牛,过着平凡而简单的农家生活。

  这里的人们并不富裕,他们是大山的守护者,也从大山那儿获取一些微薄的馈赠——茶山上的茶树是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比如开春的某一天,天气晴好,茶农吃过配着咸菜的地瓜粥,抽着旱烟在等日头升高。采茶不必趁早,鲜叶带着露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看着时辰差不多了,茶农背上一个竹筐,或者只是简单带上一个蛇皮口袋,就向着山里的茶树进发了。
  没有什么采摘工具会比手上的指甲更加合适,拇指的甲盖与食指用力一掐,细嫩的芽与叶就要和茶树告别了。有时候茶农要爬上两米多高的茶树采摘,树顶的芽叶更鲜嫩肥厚,一些汁液会把他的甲盖浸润成一种墨绿的颜色。茶农想着摘满大半口袋就准备回家,这大约是几斤左右的鲜叶,烘晒杀青成毛茶可能只有鲜叶原重的四分之一。但他觉得够了,因为真正适合采摘的茶树不会太多,而回家的路还挺远的。
  采茶制茶的时节,茶农永远是从早忙到晚的那个。回到家里后先把茶叶摊开来,在通风见光的环境下令其自然萎凋,然后把茶叶放到铁锅之中,开始杀青的过程。茶农的手忍受着高温在锅里不断翻弄,把茶叶抖散,使其均匀脱水。而后开始揉捻,让茶叶适度破壁,溢出茶汁,茶味由此变得更浓也更香。
  整个制茶的过程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与技术做支撑。比如揉捻若是过度,则茶叶泡出来的口感太浓也太燥,完全不利于后期的转化;而揉捻若是不足,则茶滋味太淡,不利于冲泡品饮,后期陈化的效果也不行。
 
  有趣的是,很多茶农炒青的时候用的还是烧柴的灶火,温度各方面的掌控既是技术活,也很看缘分。茶农的手就像自带温度计一样,用细心与耐心,诠释着什么叫做真正的恰到好处。如果此时,你一定要泡一杯这样的半成品,你会喝到满嘴的“青味”,带着如劲风拂面的山野气息,从口腔一路蹿向胃里,肠胃不好的人没准三杯下肚,就要叫苦“着不住”了……
  这是茶农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一天,从日头高照到日落西山。但他们是心满意足的,因为手里的这一点茶叶也许是茶农一年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坐在写字楼里喝茶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普洱茶这么高级的茶品,有多少是在这样平凡简陋农家屋子里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而后这些散茶会被茶厂收去,压成饼,制成沱,再赋予它更好看的包装和品质保障。
  古有茶马互市,茶叶与马匹互换,促进了地方与地方间的贸易繁荣。今天,不同人们的生活依然被茶叶所串联起来。它是城里人消遣时分愉悦灵魂的一味饮料,也是山里人赖以为生的一份珍宝。它也没有那么多的浪漫情怀值得渲染,但就像清风明月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它的价值它的意趣,只会留给懂它的人去慢慢欣赏……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