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说普洱:《仓储篇》周勇先生谈香港茶商的仓储经验:生饼是怎么转化成熟饼的?

  今日与作家曾园先生打电话,曾老师说今天市场的仓储经验缺乏,有经验的港商不愿说,无经验的港商乱说。
 
  关于仓储,其实讨论也不少,只是内地市场发力晚,之前的港台江湖理论流行,内地茶学界不辨,照抄江湖术语,乃至于如今的市场理论越谈越乱。
 
  垄断香港普洱茶市场几十年的南天公司的周勇先生对于仓储技术的了解,国内市场几乎可以肯定无人与之相提并论。
 
  周先生曾说:
 
  “仓储是普洱茶由生茶转化为成品熟茶的延伸,也可以说是普洱熟茶加工工艺上重要的一个环节。一饼生茶转化为熟茶,完全取决于仓库的环境及存茶师傅的经验技术,根据茶饼的情况,温湿度如何掌握,什么时候要翻仓,这是要求要有很多经验的师傅的,存一次茶,生饼起码十年以上。所以香港存茶的师傅太多是从小做学徒在师傅的传、帮、带中学到的技术,他们存出来的茶,並非霉气冲天而是老陈茶的陈香味道及普洱茶独有的甘、滑、醇,回味无穷。后来普洱茶喝的人多了,老陈茶供不应求,就出現了一些投机取巧的无良茶商,无限加大湿度,使其快速发酵,三、五年就出仓来冒充陈年老茶,甚至百年老茶。这对於懂得茶之人自然欺骗不了,但是对于一些不懂普洱熟茶的人以为老陈茶就是如此,尤其是一些官员、土豪,眞以为自己拥有百年的老茶,(这个現象不只是茶叶界,中国很多怪异的商业行业中也是如此。)笔者勇於揭开普洱茶的神秘面纱是非常好的。我相信再过十年,人们对普洱熟茶又会有一种新的认识,而这个转折点自笔者始!谢谢他!无论是在渥堆发酵的熟茶或一由生饼转化为熟饼的茶叶,都会需要仓储这道工序。这不仅是增值的问题仓儲做为后发酵个环节,乃是完成高档普洱茶不可或缺的步骤。等到会喝眞的普洱:高档价格就会起来。88青只是一个炒作的产品並不能代表正常的茶市场,我坚信市场会对这些光怪离陆的現象於以纠正的。”
 
  以上文字中提到的“生茶存放后转化为熟茶,起码十年。”这段话很多内地的人理解不了,其实这是有条件的,这是指香港温度和湿度,而不是指昆明、西安、北京这样干燥的区域。
 
  生茶转熟茶,其实是指存放10余年后的老茶,形成的品质与渥堆后的熟茶有区别。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渥堆熟茶是高压锅炖鸡,仓储转化的“熟茶”是土锅熬鸡,虽然都是“熟”,口感自然有差别。
 
  茶学界普洱茶研究第一人、西南农大刘勤晋教授2003年主导制作的农业部普洱茶标准当中有过“熟成”一词,一种熟成即为渥堆熟茶,一种熟成即为仓储10年的生茶,说的就是同一件事。
 
  这与当时的普洱茶销区主要是港澳台、日本、法国等有关,所谓的仓储10年的环境,也主要指香港的气候环境。
 
  今日的销区已经扩大到整个全中国,仓储的理论也随之也在发生诸多的变化。
 
  周先生的文中也提到港商存茶是“发酵”,新港商才认为“发霉”是“发酵”。市场拿到新港商的百年老茶,一股湿仓味,自然认为港仓都是所谓“湿仓”了。
  (图中茶饼为仓储10年的港仓茶,左为正常仓储,茶饼油润,茶汤通透,右为发霉。)
 
  这是普洱茶诸多问题之中的一个,热点的行业问题都比较多,但是也属正常,关注度越高,反映的问题也会越多。鞭打快牛,不踢死狗,说的都是同一个理。
 
  普洱茶的问题比较复杂,原因在于文化、利益的左右冲突,加之身在茶行业而缺乏基础的茶学知识的人少,就算具备茶学背景,而茶学又是孤立的研究,并无人贯穿一气,更无人做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
 
  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们总不能脱离时代的背景去谈茶,也不能脱离时下的环境去谈茶,有比较,就能知道客观。
 
  这就好比有个中原茶商写文章,说云南人在1949年之前都是喝古树茶,那就奇怪了,这古树茶是古人种下去那天就有100年吗?
 
  有很多人读书,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比如,茶学界说古茶园有上千年的历史,并不代表古茶园的茶树就有上千年,这个道理如同说中国历史有5000年,不是代表中国人都活了5000岁。
 
  前一段我批判假老茶、假古树现象,有读者留言:存在即合理。其实是对于这句话的误解。
 
  存在即合理,的确是黑格尔说过的,很多人理解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其实不是。
 
  完整的原意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段话有其特殊的哲学语境,是关于现实、存在、理念、理性、真实的哲学上的探讨,反之亦然。
 
  如果仅仅理解为存在即合理,完全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
 
  我们总不能认为诈骗是合理的,传销是合理的,邪教是合理的。同理,你总不能认为假老茶、假古树,存在即合理。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