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说普洱:存名山古树纯料就能保证变现?

  存茶增值,对于很多人来说存在一个重大的误区。改制之前的茶品增值,有其特殊的原因,一是2004年之前生产普洱茶的企业尤其少,主要集中于下关、勐海、昆明这三个茶厂,二是,当时的供应主要是香港,辅之以澳门、新加坡、日本、法国市场,市场的总量本身就很小,而市场一旦面对整个大陆市场,物以稀为贵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2005年之后普洱茶受马帮进京的轰动效应影响,产业一下子放大很多倍,1000家茶企的基础规模即在当年定型。产业的基础规模增大了,也就意味着茶饼的数量也增大很多倍,稀缺的价值就再难以体现了,这也是今天所谓的“中期茶”难以销售的主要原因。
 
  我第一次听说中期茶这个概念觉得很奇怪,什么是中期茶呢?难道还有短期茶,长期茶?中期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是一个品质的概念,所有的短期都会变成中期,所有的中期都会变长期,按照这样的定义,其实等于没有定义,也可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后来略知,大概是指2000-2007年左右的茶品。
 
  2004年之前的茶品,市场主要探讨体制之内的茶品,比如中茶、大益、下关这几个品牌的茶品,国有时期的茶品有一个总体的特征,因为大生产,所以品质都比较稳定,而且因为年份更久,熬制的时间足够,反应的结果也比较好。
 
  2005年之后的茶品则是一年不如一年,总体而言,2005年的品质较20006年要好,2007年则最差,这是原因在于市场是集中式爆发的,所有的茶厂都在同一时段抢原料,品质则与国营时期的原料大调配体系完全不同。
 
  市场也论证了这一观点,2005年做山头茶原料的茶品,现在都居于高位,而没有做山头茶、古树茶这一概念的,仍然以大生产体系指导生产的茶品则落入末流,不要说增值,即使变现都非常困难。
 
  2003年也是规模性存茶的起始点,但是,之前的存茶体系比较随意,仓储工艺受干仓、湿仓概念的误导严重,导致存茶品质大打折扣。市场上真正的仓储研究是2008年才开始,而之前的云南省茶司和港商的经验在此时已经成为了一种赚钱的秘密。
 
  存茶工艺的好坏影响了茶品的好坏,所谓的中期茶之所以难以销售,品质是个关键的因素。
 
  当然,这是茶叶本身的东西,也是物质性的,然而,茶叶概念的影响最大的是“概念”的。比如,市场之前流行发霉的老茶,到今天来说,发霉就是发霉,发酵就是发酵,逐渐有人分的清,而不是之前的陈味、仓味、霉味不辨。
 
  2008年之后,古树茶概念大受欢迎,一个行业力推,普洱茶的产量也是逐年递增,据云南省农业厅公布的数据:
 
  2004年云茶产量9.5万吨,普洱茶产量2万吨。
  2005年云茶产量11.6万吨,普洱茶产量5.2万吨。
  2006年云茶产量13.8万吨,普洱茶产量8万吨。
  2007年云茶产量17万吨,普洱茶产量9.9万吨。
  2008年云茶产量17.2万吨,普洱茶产量5.28万吨。
  2009年云茶产量18.3万吨,普洱茶产量4.5万吨。
  2010年云茶产量20.7万吨,普洱茶产量5.08万吨。
  2011年云茶产量23.3万吨,普洱茶产量5.56万吨。
  2012年云茶产量27.4万吨,普洱茶产量8.13万吨。
  2013年云茶产量30.98万吨,普洱茶产量9.69万吨
  2014年云茶产量33.5万吨,普洱茶产量11.4万吨。
  2015年云茶产量35.9万吨,普洱茶产量12.6万吨
  2016年云茶产量37.5万吨,普洱茶产量13.4万吨
 
  另据云南省茶办公布的数据,云南每年的古树茶产量约为3000吨,古树茶是指百年以上茶树的茶叶,不可能年年都增产,也就意味着,市场整体替换了“普洱茶”三个字,变化为“古树茶”,基础的原料仍然是那些原料。
 
  市场奇怪就奇怪在这里,每年数万吨的产量,“台地茶”不翼而飞,每一家都是古树,每一款都是古树,于是,2008年之后,市场的价格越卖越贵,也越卖越古,也越卖越新。
 
  新茶的价格远远超远了旧茶,这与原有推崇的“越陈越香”,越陈越增值的理念背道而驰,市场也的确是如此的无情,一旦2008年之前的茶品遭到“概念”的抛弃,所谓的越陈越香,所谓的增值,所谓的变现,不复存在。
 
  这就是今日市场的问题,大家都希望老茶增值变现,问题是茶叶越存越多,一旦市场的风向转变,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而今天的“古树纯料”未必就在明日能保值。
 
  道理在于无论任何好的山头茶,只是原料,仅仅是原料,把原料压制成饼,贴个标签,并不能称为“品牌”,所有的“品牌”,必须具有市场的流通量。
  作者简介: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2008年写作震动普洱茶界的《普洱茶营销》一书,其书批判了普洱众多伪概念,被称为业界第一奇书,也是唯一被盗版最多的专业性书籍。时至今日,淘宝上销售其盗版的商家,多达150余家,成为专业书籍类被盗版第一人。其作品之观点,自出版之日至今持续引发茶行业多年大讨论,屡屡引发轩然大波。其行文特点在于用独立、新颖的视角观察普洱茶现象,受到国内媒体、业界重视,其文字展现了一个本真、独立人格的魅力。其新作《七子饼鉴茶实录》已公开发行,再次引发市场震动。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