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普洱茶专家看现代的普洱茶,那一定是绿茶

  想必大家都觉察到了,最近,普洱茶界的气氛有点诡异,死一般的沉寂,死一般的静默。
  生茶到底是不是普洱茶?这个问题关系整个普洱茶界的生死存亡,此时普洱茶界的专家们应该站出来,是,还是不是?痛快点!割头还是腰斩,痛快点!然而,死一般的沉寂。
 
  普洱茶文化史并不长,可绝大多数的人已学会滑头和乡愿,普洱茶名分是个终究要解决的问题,再也不能打哈哈。然而,死一般的沉寂。
 
  业界似乎已经形成一个鄙陋的共识,不去触碰这个敏感的话题,谁碰谁惹一身骚。原因在哪,心知肚明。
 
  传统中国有个陋习,一个桌子上吃饭,都要口下积德。大家都是圈内熟人,相互留点面子。然而邹老先生既然有勇气抛出这个话题,就应该有勇气接受质疑和争论,并已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我们相信他的真诚,是这个圈子在自我阉割。
 
  作为普洱茶界最富盛名的普洱茶专家,一言九鼎,但我们实在想不出其究竟要将普洱茶引向何方?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这是关系数千万普洱茶从业者的大问题。
 
  普洱茶文化发展不符合自己意愿,于是就向政府建言修改行业标准。光想着和国际接轨,和国内接轨,偏偏不想着和普洱茶发展的现实接轨。
 
  很多被抬举的“大师”“专家”,本身就被认为是普洱茶专家,而不是“熟茶专家”或者“绿茶专家”。顶着“普洱茶专家”的帽子,不承认生茶也是普洱茶。这不是某种讽刺?
  诚然,普洱茶和绿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突然说生茶不是普洱茶,这明显不符合业内实际情况。当理论无法解释现实指导市场时,就该发展理论,而不是钳制思想和打压市场。
 
  中国茶界问题很大,一个最大问题便是茶叶专家太多,各种奇谈怪论,茶叶太过神秘,使得消费者对茶雾里看花。如果消费者对生茶和普洱茶傻傻分不清,专家们就更神秘了,鼻子一嗅,哪村哪寨,哪山哪坡,阴面阳面,男采还是女采,头头是道。信徒们无限崇拜的眼神看着人生导师,无限陶醉,大师们心花怒放。
 
  我们希望普洱茶清静一些,简单一些,普通消费者也能理解,而不是一门玄学。然而专家们似乎志不在此,想的是越复杂越好,一句话可以说完的事,最好写几本书。结果还是说不明白。
 
  假设普洱生茶原来是绿茶,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整个茶业的理论也该重新构建了,拿着三十年前的教科书教现代的学生,是不是误人子弟?
 
  普洱茶发展太快,茶业理论远远跟不上现实,造成今天与大众认知脱节的现实。一些已经成名的茶文化人要么顽固维护过去,不思变革,放不下面子,要么受现实的各种掣肘,因此普洱茶从业者们不要指望他们能为普洱茶行业发展说句公道话,你听到的只是“今天天气哈哈哈”。
 
  这是时代缺乏勇气。茶企忙着赚钱,文化人忙着搂茶企的大腿,你还指望怎样?假若云南政府扛不住压力,接受了一些专家的建议,将生茶划归到绿茶行业,那一定将是普洱茶发展的噩梦。
 
  很想看看中国茶学院的教材。不说普洱茶理论需要改变,就连六大茶类理论本身,在不适应时代的时候,也终究将会历史抛弃。历史上原本没有六大茶类的说法,上世纪末有了六大茶类说法,但不应成为普洱茶发展的紧箍咒,社会变化这么快,这个时代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六大茶类,已经成为桎梏行业发展的紧箍咒,我们相信,它绝不是永恒,未来它必将被砸碎,无数的茶人都将被从中解放出来。上帝已经死了,新一代茶人要有革新整个茶界理论的勇气和决心,以大格局来做大事情,用赤诚之心,来做点未来的事情。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