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说普洱:茶行业在转弯,不清楚方向未必能走多远

  历史走到一个阶段,总会停顿,或者说表象是停顿的。
 
  普洱茶也走到了这个阶段,一切仿佛停摆。
 
  市场上,大家都在传说,大圆金融拯救了生茶,小青柑拯救了熟茶。
 
  事实是,金融层面的游戏就是金融层面的,对于实质的销售并无关系,至少,对于生产的厂家而言,推广品牌的意义远远大过于实质上的成交,甚至来说,大多数厂家并没有任何成交。
 
  于小青柑而言,表面上普洱茶找到一个拐弯的地方,多年的生茶市场的积累,让市场已经不堪重负,大量的茶叶进仓,既没有实现增值,也没有消耗掉,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产品来补充消费市场。
 
  于小青柑而言,既拯救了即将全面崩溃的大市场,也可以说拖延了市场的阵亡,这种拖延的结果是,大多数厂家认为小青柑会成为一颗救命稻草。
 
  然而,小青柑有其致命的缺陷,茶性茶理与熟茶相违背,尤其作为一个受年轻女性青睐的产品,未必对其身体有好处。
 
  这一点,我另有文章叙述,在此不赘言。
  普洱茶在2000年的时候,生产量约为一万吨,这个数字基本符合当时的香港、日本、法国这几个大市场的需求。
 
  2004年之后,普洱茶跃上5万吨的产量。
 
  这种改变其实是茶类的大转移导致的。
 
  茶类的转移往往是零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这是一个公式性的转移,并非准确,但是,可以说明相应社会发展的水平。
 
  比如,改革开放后,首先起来的是半发酵茶的铁观音体系,在火爆了接近20年之后,轮到后发酵普洱茶上台。
 
  在茶类的演变历史中,这种递进式的演变会一直延续,循环。
 
  任何市场都是从无到有,然而不断爬升,直到一个高度,然后停顿,普洱茶也不例外。
 
  前一段,有个经济学家许小年举了个例子,一个农民耕地,你给他一台拖拉机,那么生产力就大增,你给他两台,上升部分的生产力就减半,你给他三台,生产力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形成了拖累。
 
  这个例子可以形象地说明普洱茶的现状。
 
  2004年之前,普洱茶的生产厂家寥寥无几,市场上的品牌集中于中茶、下关、大益这三个品牌,所以,有人说存茶增值,那是因为存到了特殊时期的茶品,生产量小、品牌少,市场存量自然就很少,溢价的空间自然就大。
 
  市场的情况在2006年之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006年普洱茶突然就冒出了近千个厂家,投资足够大,而这些投资将释放力量,同时,也会吸引更多投资进入。但是,对于当时的茶产业而言,拖拉机一下子增加太多了,紧接着普洱茶在2007年就崩盘。
 
  从3个厂家到1000个厂家,消费者的增长速度,肯定追不上投资者的速度,这是明摆的事实。
 
  2007年之后,生产的厂家没有增多,问题是品牌增多了。
 
  大家流行古树茶的概念,于是,每一个茶叶店都有一个独立的品牌,市场又被极度地稀释了。
 
  这其实让消费者又找不着北了。
 
  市场上一万家有一个班章口味,市场有十万家店有十万个弯弓品牌,那么,到底谁是正宗?
 
  于是,2014年春茶过后,再度崩盘了。
 
  经历了接近两年的市场底部徘徊,众人都在猜,也许和2007年一样,08-09年低迷,2010年开始上扬,算算时间,2017年要开始上扬了。
 
  但是,实际上,错了。
 
  现在的普洱茶行业已经有了第四台拖拉机、第五台拖拉机、第六台拖拉机。。。。
 
  如果我们静下来想想,我们周围的传统产业都衰败了,传统行业所谓巨富现在都负债累累了,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想想这个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这种以物换币的方式和原始人以物换物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吴疆    作家,茶文化学者。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