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卖茶的致命伤在哪里?

  近来出现一个观点,随着微信的革命,信息的平面化,商业似乎无门槛无壁垒,茶农以后可以自己摘茶制茶卖茶了。省却茶叶公司的中间环节,节约了经济成本。
  貌似这样。政治上绝对正确的话往往是书生之见,比如类似辩证法的话,放在何时何地都成立,然而落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等于废话。做过实业的人都知道,人性是复杂的,市场的本质是自由的,市场的情况从来都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的,所有经营者的对策都不是预定的,都是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这个社会的发展,只会让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有效,而不是貌似的正确。
 
  随便举个例子,一个人一年喝不了多少茶,我们之所以买茶,是因为生活间为表达心意,就选一饼茶来送。茶是温润的,也是有爱的,不像烟酒那般莽撞和刺激。送领导送朋友,不是越实在越好,起码还要显示尊重。你说自己买的是茶农的茶品质很好,绝无施肥打药,古树茶,300岁,这么好的东西,若用菜市场几分钱的塑料袋装着去送,会自降尊贵。生活中要懂得互相尊重,就像参加一个庄重的婚礼或者会议,即便大夏天你能穿着背心裤衩去吗?你很实在,但是也太实在了。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王八配绿豆,傻逼配脑瘫。一饼上好的普洱,绝不能用下等的包装来配,再有名的明星,若看着老土,你也不会喜欢。
  和绿茶相比,普洱茶本身就长得寒碜,若再赤身裸体,或穿着土得掉渣的服饰,确实是一点也高贵不起来。茶农,不会花很多钱去做长远规划,小农经济的意识使然。何况,也没必要。商业是条长长的产业链,若要做精做好,每个环节都要投钱。包装设计和生产、产品营销和宣传、后期服务,客户维护等等都是大投入,而很多茶农连一口铜锅都舍不得买,炉灶不分离,没有像样厂房,乃至头发、尘土、鸡毛等杂物嵌在茶饼中。品牌企业要考虑方方面面,至少规划十年以上的发展,有的甚至是百年,会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要求得非常苛刻,设计一款绵纸,一套包装,花数万元数十万元,茶农呢,基本都是打印店几分钟搞定,不花钱。
  随着生活的演进,人们的消费逐渐变得个人化,年轻化、时尚化和品味化,这是新型公司诞生的原因,也是老公司不断寻求变革的原因。在生存发展的竞争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不惜一切代价去提高品质和品味,不断在各行各业吸取经验,整晚睡不着觉,想着让产品变得像华为苹果一样牛。
 
  这些均不是一个从不出门的茶农能比的。他们采摘了好茶,已经功德圆满。一年喝三五斤,可以直接向茶农订,可普洱茶行业整体的向前发展壮大振兴,还得靠那些舍得大血本真刀实枪地干的品牌企业来做。看看茶博会,哪个展台是茶农搭建的?某种意义上说,茶农做的微商,算不上商业,只是种熟人间的游戏,这和商业发展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因为,成功的商业都是做给陌生人的。
  现代商业的伟大进步在于分工合作。所有的大品牌都是精细分工的结果,无一例外。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