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茶话】芳村大妈?

  1999年,台湾普洱茶市场崩盘,文化炒作和普洱茶增值从此退出台湾普通人的视野,本土茶叶势力抬头。

  台湾人喝普洱,由香港传入,港人喝普洱,仅仅是一种普通的饮料,而台湾人善于文化包装,从1980年代初期的紫砂炒作后,资金方向瞄准普洱茶,普洱茶于是成为文化包装的对象。


  这带来一个现象,紫砂、普洱茶的炒作源头均在台湾。


  这一年,一青年体育老师苦于生计,面对家徒四壁,于是,心中生有一计,借款买来机票,到大陆去捞金。


  通过两个人的鼎力支持(实际被该青年教师忽悠)及其三寸不烂之舌,挖得小小一桶金,于是,1999年在芳村开了个茶叶店。


  诸君会奇怪,外人何以知道如此细节?


  原因在于该青年教师原属“文青”,虽然文采普通,但是,超级爱写,做茶初期,尤其喜欢在网络上文字,事无巨细。


  也许当初是出于励志之心,得以记之。


  然后,大陆市场之广阔,导致数年间普洱茶风起云涌,甚至有人用一夜之间全国市场一片普洱之势,青年教师喜欢写作,专注普洱,遂成“大师”。


  由于念及已成大师,过往,则成为了“穷酸丑事”,自然删除。


  不过,客观来说,大师开初之文字,虽然稚嫩虽然错误连连,但是,尚属正直,所以,我在写作《普洱茶营销—普洱传奇全面解密》一书,听从时任责编的杨朝晖先生的建议,删除掉涉及到该大师的所有文字。


  乃至于,书籍出版后,港台其他大师及其弟子围攻《普洱茶营销》一书的过程中,看不到该君的影子。


  这是幸事?还是埋下了隐患?


  回过头来,我们先说大师终于在芳村安定下来。


  芳村,原名“荒村”。


  1980年代,国门开放,至于1980年代中期,香港人台湾人在芳村种花,所以,前期的芳村是以鲜花而知名的。


  肇庆广宁人历史上即种茶为生,改革开放后,广宁人到广州“揾食”,遂还以茶叶为生。


  由于市里租金昂贵,于是几个老乡东拼西凑了一点资金,于芳村租了块空地,搭了几个棚子,这就是芳村茶叶市场的始祖,也是芳村茶叶市场的开端。


  所以,现在提到茶叶,提到芳村,不得不提“广宁人”。


  有人说叫“广宁帮”,其实就是做茶商,又不是干黑社会,何来帮派之别?


  至于1990年代后期,其实芳村市场也并无多大变化,无非是农民的房子加上茶商的棚子,就构成了整个芳村的“市镇”,有人形容,一支烟也可以转完当时的芳村茶叶市场,驻扎在芳村的台湾人也寥寥无几。


  芳村大妈是云南保山人,挑了一担茶叶来芳村卖。


  一看,这个这个普洱茶,我们村里人都会做,拉个帆布,堆上毛茶,泼点水,就成了普洱茶。


  于是,芳村大妈也在芳村驻扎了下来,算是芳村市场的开山祖师之一。


  由于是开山祖师,加之大妈是热心之人,东家吵架西家闹事,都来找芳村大妈做中人,所以,大妈在整个芳村备受尊重。


  芳村大妈一个人,凭借一担茶叶,不仅在芳村开了店,同时,养活了一大家子7到8口人。


  到了,1999年,大妈的担子茶逐渐换成了满屋的中茶、昌泰,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但是,好日子过了舒心没几天,芳村大妈就遇到了未来的“普洱茶大师”,于是,噩梦开始。


  一日,大妈处理完邻居琐事,刚好端坐喝茶,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是六七十岁大妈卖茶,于是有些高傲的态势,说:“你的茶我试试。”


  试完,客人说:“口感也不错,我只是买来喝的,不是炒货的,不管是正货还是B货,你价格再低点,我就拿个整件。”


  大妈回答:“价格就是这个价格,要B货到别家。”


  客人又曰:“你别骗我,我刚再对面店里出来,碰巧有个台湾客人也在场,他对我说,这里是正版,所以价格高,是我在厂里亲手拼配,你想低价就去对面店,看像同一厂家的,其实里面全是B货。”


  芳村大妈一听,怒火中烧,这不是不让不卖茶了吗?


  “操你妈!”


  芳村大妈转身回店后屋,抄起了一把开山大刀,冲到对面店铺。


  对面店铺里不见台湾人,只端坐一女子。


  大妈已形色均变,大吼:“石困木在哪?”


  女子见大妈失去平日之慈祥,手提一把大刀,吓得花容失色,急速失声曰:“刚走不远。”(待续)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