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助推茶产业发展纪实

  普洱因茶而兴,因茶而名。茶既是普洱的大产业又是普洱与世界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云南省前列,已成为“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和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提起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不得不想到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该所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科技兴茶,辐射带动全市茶企、茶农运用科学技术栽培茶树、加工茶叶,走向致富之路。


 
  日前,记者走进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园试验基地,一片片整齐墨绿的茶园展现在眼前,基地里的茶叶都是该所培育的新品种。目前,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拥有近1000亩有机茶示范基地,基地先后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茶叶科技示范基地”、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被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综合试验站”和“国家茶树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被省农业厅认定为“云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茶树良种场试验站”。
茶园粘虫板害虫调查
 
  栽种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隶属普洱市农业农村局,1985年由国家农业部、云南省农业厅、原思茅行署联合投资兴建的国家茶树良种繁殖场,其前身为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2019年5月更名为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截至目前,所内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50余项,选育省级茶树良种5个,分别是“云瑰”“云梅”“矮丰”“普茶2号(短节白毫)”“普茶1号(雪芽100号)”,主持编写云南省地方标准6项、团体标准1项,授权专利10余项,主编或参编的专著10余部。收集保存了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2000余份,为茶树资源分类、保存、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6000万株,折合推广面积13万亩,辐射带动云南省推广良种面积200余万亩。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为加快云南茶园良种化进程和现代茶园标准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为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把引领发展高品质的普洱茶作为担当使命。该所具有较强的科技力量和较好的设施,已摸索出一整套茶叶加工数字化、清洁化、智能化控制技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30余年来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积极开展大叶种茶叶新产品、新工艺试生产线研究,研制沉香红茶等新产品,向全国展示云南大叶种茶新产品、新工艺流程,逐步完成大叶茶产品清洁化、连续化、数字化加工,完善茶叶加工基础设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文化交流体系的构建,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茶园各个角落、茶企各生产环节,科研成果的价值得到了推广和提升。
 
  记者在所内看到了一面“荣誉墙”,上面悬挂(张贴)着许多荣誉奖状。自“十一五”开始,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成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综合试验站。通过“十一五”到“十三五”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普洱综合试验站完成了“茶鲜叶机械化生产与配套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茶产品水溶性农药的安全性评估和控制技术”“适于不同区域和茶类的茶树品种筛选与示范”“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预警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茶树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
 
  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农技推广奖52项;研发的“思茅雪兰”获首届“中茶杯”特等奖,填补了云南大叶种茶在全国无名优绿茶的历史。近年来该所主持完成的“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繁育及推广”获云南省农业厅2002年度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04年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大叶种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获2007年云南省农业厅技术推广一等奖、2008年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茶园机械修剪技术引进与推广应用”获2008年普洱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无性系茶树品种雪芽100号繁育及推广”项目2008年获云南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云南大叶种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获2008年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红茶加工数控技术与推广”获2015年云南省农业推广二等奖;“茶树重要害虫叶蝉发生规律及监测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获2017年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1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另外,研制开发的“柏枝”牌绿茶和“帕卡”牌红茶、普洱茶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和银奖30余项。负责起草云南省地方标准2项、普洱市地方标准4项、团体标准1项,已发布实施。
 
  进行品种改良取得显著效益
 
  茶叶是高原特色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作物,品种的优良直接关系着茶农收入。品种改良是种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是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性和解决优良品种不断“退役”问题的根本措施。对此,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紧紧围绕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工作主线,在市场中推陈出新,解放思想,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不断寻求发展的机遇大胆尝试,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依托国家茶树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建设项目,开展相关科研、试验示范。开展茶树品种选育研究,促进大叶种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繁育普茶1号、普茶2号、云抗10号、紫娟等多个市场较受欢迎的茶树品种;开展茶树栽培管理、良法化研究,促使云南大叶种茶树栽培管理科学化;开展云南大叶茶品质及理化分析,目前逐步承接市内茶样、土样以及茶树病、虫标本检测与鉴定,有效促进茶叶生产向有机茶方向发展。
 
  据悉,建设该项目以来,在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均取得显著效益。社会效益上,有助于推动大叶种茶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推广步伐,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为全省茶区茶园的改良提供优质无性系良种苗木和技术保障。经济效益上,项目建设至今,出圃苗木150万株(袋),主推茶树品种普茶1号及普景1号,其产量明显提高;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精准使用农药及各项防控产品,茶叶品质、产量得到提高。项目带来的生态效益也非常可观,通过良种良法改变茶园传统管理模式,优化环境、减少污染;提高山区植被覆盖率,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茶树营养调控、酸化改良、氮素试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改变茶树生长环境,建立多层次复合生态茶园系统;开展茶叶清洁化、连续化、数控化技术,改进设备以太阳能、电能代替木柴、煤等燃料,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林木资源。各项技术普遍推广应用到各县(区)及周边州(市)等,辐射带动面积达200万亩。选育登记省级良种5个,分别是矮丰、云梅、云瑰、普茶1号(雪芽100号)、普茶2号(短节白毫),受到广大茶企、茶农的欢迎和好评。
茶黑毒蛾历期调查
 
  潜心研茶坚初心策马扬鞭踏新程
 
  2019年5月,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更名为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后,承担的职能职责也随之转型,但为全市茶叶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初心与匠心不变。
 
  采访中记者得知,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职能为承担茶树新品种引进、选育、繁育与示范推广;繁育技术研究;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筛选利用;承担茶树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栽培技术、植保技术、茶园生态环境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新品种配套加工技术、制茶新工艺新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茶叶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茶产业调研等基础性社会公益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主要职责是围绕着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和茶叶行业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开展攻关创新,以茶树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茶树高产优质栽培、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新产品开发、茶叶化学成分为重点,同时搞好本地区茶叶科学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培训茶叶技术力量。
 
  普洱高纬度、多云雾,出好茶,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风雨的锤炼,普洱茶孕育出了独特茶香与口感,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若想使普洱茶长久地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那么培育新品种是必然的选择,新品种对于茶叶企业增加效益和茶农增加收入有重要意义,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针对新品种培育,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展了云南野生型茶树与栽培型茶树嫁接后代遗传多样性与利用研究(野生茶驯化试验),与浙江大学、普洱茶研究院合作研究,用野生型茶树与栽培型茶树进行嫁接,从嫁接后代中根据遗传多样性以及经济性状表现从中培育出新品种;育出的新品种采用成熟的嫁接技术对需要换种改植的茶园进行品种换种,并可快速成园投产,加快新品种推广;根据新品种特征特性提出一套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制定配套的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新品种生化成分分析,研究茶类适制性,开发出茶叶新产品。
 
  目前,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已在思茅区石膏箐建立4亩的野生茶嫁接试验园,用于开展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驯化、快繁技术与应用研究。从普洱、玉溪、楚雄、大理、临沧、文山、西双版纳等11个州(市)收集了35份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嫁接。目前,嫁接野生茶长势良好,并在景东、墨江、孟连3个示范县设置试验点,带动周边近万亩茶园嫁接新品种,推广示范效果显著。
茶叶感官审评
 
  云南野生型茶树,见证了普洱茶的起源,为普洱茶文化的延续增添了厚重的一笔。而对新品类野生型茶树驯化的研发,将丰富普洱茶的内涵,对促进普洱市茶树品种结构优化和普洱茶多样化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提高普洱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茶产业链条,助推普洱茶“枝繁叶茂”、蓬勃发展。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把这一职责使命担在了肩上。
茶叶成分检测
 
  近年来,普洱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云茶”战略,努力把普洱茶“金字招牌”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而这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科研,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建所以来,不畏艰难,勇攀科研高峰。今后,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继续坚守“匠心”,为普洱茶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引领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茶农迈上小康路。(记者 臧灵 图片 由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
茶园昆虫标本制作
茶叶数字化自动化生产线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