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茶城的经营者该何去何从?(四)

  中国茶城,还要不要开?
 
  中国茶城,还要不要开?中国茶城,还能怎么开?时值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茶语网编辑再次走进马连道,面对面把问题抛给了刚刚营业一年的马正和茶城的管理者——茶城执行董事叶瑞华。
 
  教师出身的叶瑞华来北京创业刚刚两年,毫不讳言目前茶城的生意清淡。但他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规划这个茶城之前,已经对马连道地区经过总体调查和分析,明确该地区的茶产业到了全面升级的阶段,所以这个茶城功能跟原来的茶叶市场有一个区分度,着重点在茶文化的参与和体验方面。马正和茶城的商业总体面积是32770平方米,从2014年1月1日开始试营业,整整这一年都在摸索。”
马正和茶城执行董事叶瑞华
  马正和茶城执行董事叶瑞华
 
  马正和茶城的面积并不小,但场内商户却不多,总共四十家商户中40%卖茶叶,30%卖茶具,综合类商户占20%,餐饮区另占10%。茶城内有60%的商户,都是从原来各家老茶城搬过来的,他们进入马正和的原因就是为了升级业态,给品牌拓展留下空间。
 
  “中国茶城的面貌和规划正在发生改变,过去不管哪个城市的茶城,经营重点全部在茶叶的批零交易,而现在茶叶批发在很大程度上淡出了茶叶市场,连零售也在往更特色更个性的方向走。”
 
  叶瑞华向茶语网编辑介绍,“按照北京市政府的定位,马连道要发展成为一个茶品牌的展示基地、茶商品的体验基地以及茶文化的交流基地。对此我们的做法是,腾出茶城负一楼和茶城外面的南广场,让消费者亲身参与比如制作茶具、制作六大茶类的某些环节等内容加强体验,引导消费者懂茶饮茶。在打通实体与虚拟的渠道方面,我们跟茶叶电商醉品商城合作,为其商城内交易良好的商户,在马正和茶城设立一个体验区,让线上的消费者可以来线下体验,而习惯实体店的消费者则进一步认知网络品牌。设立这个实体店的目的,是为这些原来主打线上的品牌集中提供一个大型的茶叶超市、茶饮体验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
马正和茶城外景
  马正和茶城外景
 
  在重庆打造了京闽茶城升级版的茶城元老王成龙,赞同叶瑞华的想法,更进一步补充道:“洞悉茶城所在区域的城市消费阶段、消费者心理、消费者类型,是茶城开发者一布局就要考虑的事,我们要为整个城市提供更合理的功能配套,又对提升当地的人文环境起到一定作用。因为重庆普通市民认知茶叶水平尚不高,我们就要做专业化、精品化还要有趣味性的茶城,让体验、发现、方便和喜悦感,贯穿消费购物的全过程。但是要肯定一点,茶城建设不能一拥而上,房地产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关、退、升、改,将是中国茶城业的阶段命题。”
 
  也许北京市市长王安顺的一句话,最能解答市场各方的纠结,他到马连道地区调研时特别提出,茶城应该“为北京2200万市民提供一个修身养性的地方”。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任何消费品行业,都要重视时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水平以及欣赏趣味的提升,消费去中心化、社区化、碎片化、智能化、宅生活、短购物等各种趋势的出现,把以人为本的商业理念贯彻到各种消费细节中去。
 
  所以未来的茶城业态,既表现为茶生活馆、茶博物馆、茶体验馆等,也可能是茶叶品饮中心、茶叶交易所、茶业金融银行等形式。
 
  混沌过后,方见清明——中国商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全面社会化道路,正在启蒙,“一批一批消费者”的时代已然大步离去,而“一个一个消费者”的时代正在王者归来。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