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的奋斗,成为普洱茶界精英

  中国普洱茶网讯:让普洱市真正闻名的是那香味浓郁、色泽纯正的普洱茶。在普洱茶盛行之初,精明的袁毅就早已洞悉其中商机。2008年,他创立的云南普洱曼龙乔茶叶有限公司成立。

26年的奋斗,成为普洱茶界精英

  在云南26年,代课教师、茶叶公司董事长,袁毅的身份远远不止这些。在云南,他所涉及的行业从进出口贸易、石膏矿开采到药材加工、旅游业及旅游地产开发,多达十余项。

  代课老师日子太清贫 他决定辞职转行

  普洱茶源广场是普洱市最大的茶叶销售市场,袁毅的曼龙乔茶叶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将普洱茶的意蕴营造得更为浓厚。

  “这些用百年以上的茶树生产出来的茶叶气味,比一般普洱茶更加浓郁和回甘。”袁毅一边泡茶一边给记者起了他的创业经历。

  1988年,高中毕业的袁毅被父亲送到了云南孟连的一座中心小学当代课老师。“那时没有考上大学,在家也不知道做什么。”26年过去,回忆当初,袁毅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走时留给他的8块钱。

  60,是袁毅到云南后记得清楚的第二个数字。那时,他的工资每个月只有60块。他笑着问记者:“60块能干什么呢?那时我想买一双鞋20块钱,可是买了就没钱吃饭了。”最为清苦的时候,袁毅甚至要借补课为名去学生家“蹭饭”。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直到连回家的路费也拿不出时,袁毅决定转行。

  借了400块投身商海 做贸易赚取百万身家

  1991年,回到云南的袁毅毅然辞去了代课老师工作。虽然学校领导以转正挽留他,但此时的袁毅已经铁了心投身商海。他说:“当老师的时候经常跟已经在云南做生意的老乡打交道。曾经一个老乡说他一天就挣了3000块时,我觉得很羡慕。这相当于我不吃不喝4年多的工资。”

  但是做生意谈何容易,没有门路,也没有本钱的袁毅跑到了当地乡镇上的一家饭馆打工。在饭馆打工的日子里,袁毅从许多来吃饭的客人口中得知农产品销售是一个赚钱的门道。

  于是,他又辞去工作跟着朋友合伙贩卖野生魔芋。“借了400块钱,买了一杆秤,租了一间屋子。最终拿来做生意的钱只剩下210块。我没有钱就只能出力气。那时的云南许多地方还没有通公路,从一个村去另外一个村还要穿过原始森林。”冬天的原始森林寒气逼人,袁毅只能将收货的麻布口袋裹在身上。

  达到一定数量后,袁毅就和朋友将魔芋拉到成都贩卖。第一次去成都,袁毅就遇到了难题。没有销售渠道,他的货被滞留在了火车北站。好在一位朋友愿意拿出自己的仓库给他存货。

  1992年,袁毅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一万块。他开心得立刻去商场买了一块150元的表。后来,袁毅买过许多块手表,有的价值数万,但再也没有当时买表的那种激动和兴奋了。

  渐渐的袁毅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在成都买了铺面,销售范围也扩大到各种云南的农产品。到2002年,他依靠农产品贸易赚取了百万身家。

  市场变化让他“破产” 赴缅甸东山再起

  袁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97年,刚刚买好工厂和机器,打算在农产品贸易行业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遭遇了“滑铁卢”。魔芋掉价,生产出来的货卖不出去,袁毅的几十万资产顷刻间打了水漂。

  从一无所有,到身价不菲,再到一无所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袁毅并没有气馁。他立刻转向寻找新的行业。这时,他得知缅甸正在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建材。嗅到商机的他立刻和弟弟奔赴缅甸。

  在缅甸袁毅在销售建材的同时还到处承包工程。很快,袁毅再次东山再起。

  2003年,已经积累雄厚资金的袁毅开始购买一些非金属矿开采。2005年,他将孟连边境一带的石膏矿进行整合,极大的调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2007年,袁毅无意中发现了一片古树茶林。这让一直做普洱生意的袁毅又惊又喜,因为他深知这片普洱茶树可能就是普洱茶中的“活化石”。随后,他马上请来国内知名的茶叶专家对茶林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这些茶叶,皆为上品。很快,袁毅成立了云南普洱曼龙乔茶叶有限公司。由于品质好,曼龙乔古树茶一面世就得到了众多人的喜欢,并出口到了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

  从一个清贫的代课老师,到现在涉足多个产业身家不菲的成功商人,袁毅说:“每一个创业的人都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人家能做的我们要做,人家没有做的我们要想到。”

  ■人物对话

  记者:离开家乡多年,有没有想过回乡发展?

  袁毅:其实这些年我们每年清明节都要回乡祭祖,对于家乡还是有很深厚的感情。我的老家在安居区白马镇,每次回去的时候发现留在农村里面的人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在我们老家有个很大的祠堂,其实我一直在考虑将祠堂建成一个设施齐全的小区。让老年人平时有休闲的地方,让打工回来的年轻人有安家的地方。

  记者:从代课老师,到饭馆里的洗碗工,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逆境?

  袁毅:我认为逆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你能闯得过去就称为逆境,闯不过去就是死路。放弃一份唾手可得的稳定工作是需要勇气的,而这也是现在年轻人所缺乏的。其实在我们那个年代,无论干什么,吃苦都是一定要经历的。因此,即便遇到困难,身处逆境,我想得更多的是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山路不通水路通,我相信总有一条路能走得通。(记者 颜朝辉)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