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抱团争取话语权,茶商抢占稀有资源

  茶农抱团争取话语权,茶商主动出击抢占稀有资源。未来,茶叶定价的话语权也将落在他们手上。

  2012年,在易武山跑了10年的金孝明,在丁家寨发现了一个优秀的普洱茶品种——弯弓茶。他和另外几名股东合伙,在这里包山建厂。在一家深圳公司的资本支持下,金孝明带着人和钱,在去年11月入驻丁家寨。目前,一个上下两层、200平米大小的初制所已经接近完工,投资逾百万元。这家公司还承包了丁家寨300亩的茶山,承包期为25年。此外,当地茶农李静以公司合伙人的身份,负责向寨子里的其他茶农收购鲜叶。

  通过这种方式,金孝明和他的公司占据了弯弓茶这块蛋糕的绝大部分。尽管厂房还没建成,但依靠李静家的两口土锅,他的产品已开始销往全国。

  成国强今年也不再单干,而是联合7家亲戚,组建了一个茶叶合作社,统一采茶、炒茶、晒茶和销售。合作社拥有300亩左右的古茶树,根据客户需求,他还会再收购一些鲜叶。这样的茶叶合作社,在新班章还是第一个。

  一个是茶农,一个是茶商,却默契地通过各自的方式,都掌握了一个品种的普洱茶一定数量的原料,并且都从鲜叶入手。

  “每个茶农的制茶工艺不一样,分散收购干茶,不利于造出好茶,甚至有可能掺假。”金孝明说,这样做,是希望从原料入手,统一制茶环节,形成质量较高的产品,“好产品才能卖好价”。

  “并不是说通过占据茶树资源来取得定价权。我们更愿意看到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高,外界认同我们的价格和话语权。”他说。

  成国强也认为,长期以来,茶农对整个普洱茶市场的控制能力低,非常被动。茶农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抱团取暖,才有话语权。如今,成国强已经向工商局申请注册公司,“没问题的话,今后再继续扩大”。他对自己的茶叶生意有着明确的规划,他将女儿送去学茶艺,又力主侄子学会计,都是在为茶叶事业培养接班人。

  而金孝明要走的路更长。除了建设两个初制所外,他还计划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茶园。产品将往深加工发展,推出自己的红茶品牌。

  “原料生产变成少数人的工作,这完全可行,也是国家鼓励的。”陈宏斌认为,今后或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时,部分脱离茶叶生产的茶农将进入城镇生活和重新就业,不用再生活在深山里。原文标题:疯狂的普洱春茶: 以前只能换盐巴 现在能换iPhone5(节选)

来源:都市时报记者 杜弘禹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