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巴达茶树王遗骸保存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右二)发言

  陈升茶业董事长陈升河(右)发言

  日前,来自中国茶叶博物馆、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专家、领导,在巴达贺松1800年野生茶树王遗骸的临时存放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对如何永久性保存好这株野生茶树王遗骸进行了“会诊”,提出了初步方案。

  巴达野生茶树王,最早是1961年省茶科所科研人员实地考察后发现的,当时这棵基部围达3.2米、树高32.12米的巨型茶树。经国内权威专家现场考察鉴定,认定为树龄1750年以上的大理茶种野生大茶树,并于1962年在《中国茶叶》月刊向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成为当时发现的世界上存活树龄最大的野生古茶树,在世界茶界引起轰动,成为云南是世界茶叶起源地的“活见证”,并得到世界茶界广泛认同,从而改写了西方学者“世界茶叶原产地在印度”的论断。

  去年9月27日,1800岁的巴达茶树王仙逝,震惊国内外茶界,省内外茶叶界尤其是我州茶界的专家、茶人和贺松哈尼族村民都十分悲痛和惋惜。村民说“就像死了自家老人一样的悲伤”。对如何妥善完整地保存好这株茶树王遗骸,从县委、县政府领导到省内茶叶专家、茶叶企业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多种保存保护办法。吸取以往多株古老大茶树死亡后遗骸不存的教训,为避免茶树王遗骸被盗窃或在阴森潮湿的深山里腐烂,陈升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茶人陈升河先生出资10多万元,在林中修出一条两米宽5公里长的便道,在160名贺松哈尼族村民自愿参加茶树王躯干包裹、人工挑抬搬运,于今年1月30日用了6小时时间,把茶树王一点点的搬移到了山脚下乡村公路边,第二天吊装上卡车后运往勐海陈升茶厂保存。

  在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省茶科所组织的此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认为,“贺松野生茶树王”,是中国云南作为世界茶叶大叶种起源地的“活见证”,在世界茶叶发展史中具有无可争辩的标志性地位。茶树王虽然去世了,但其遗骸仍有着不可替代的科学研究价值,保存好这株茶树王遗骸,还能永远性地供人们瞻仰、参观,了解中国悠久的植茶、用茶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茶文化。永久性妥善保存好这株茶树王遗骸,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勐海县政府及茶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建荣等专家说,“贺松野生茶树王”在世界茶界具有的特殊地位,其遗骸的保存保护备受茶界关注,建议把茶树王遗骸保存纳入勐海县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总规划,制定长期的保存保护规划和措施,在勐海县建立中国普洱茶生态文化园,建设包括普洱茶博物馆、传统制茶体验、生态茶园、茶庄客栈等功能,在茶博物馆内设“茶树王宫”,保存“贺松野生茶树王”等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遗骸。茶文化园建设,可采取政府主导、专家参与、企业运作,“民办公助”的模式实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邀请林业、茶叶专家对茶树王遗骸采取紧急保护措施,进行必要的脱水、固皮、防虫防腐处理,以避免古茶树树皮、枝干受到损害、虫蛀和风化枯腐。

  陈升茶业总经理陈柳滨介绍了“贺松野生茶树王”遗骸搬移和初步保护的情况。出席研讨会的中国茶叶博物馆研究员吴胜天,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李荣福,研究员王平盛、梁名志、汪云刚,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陈升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升河,州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工程师赵汝碧,茶叶推广研究员曾云荣等先后发言。

  作者:西双版纳报记者/苏云华   来自陈升号官网!

责编: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