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彰显景谷绿色经济张力

  雨后的景谷民乐镇,入秋后田野依然郁郁苍苍,山巅云雾缭绕,原生态环境自然天成。正是夏初时分,放眼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茶园,田垄间相隔一段距离,有序地排着一行行的香樟树,色彩鲜艳的“色诱”牌和光诱灯,无不昭示着茶园的“生态”气息。

  “10多年来种茶让我们一家找到了一条稳定的发家致富门路,可是再好的茶种,不搞生态茶就是卖不出好价格。”民乐村湾水寨的杨应刚望着截枝后已抽新条的长势喜人的大白茶高兴地说,自从今年政府提倡规划实施生态茶园开始,他是积极响应,将自家150亩茶园纳入了生态茶园建设管理,“今年政府在生态茶园建设上还给我们投入,这是多好的机遇啊。”杨应刚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家这些茶园的收入也就10万元左右,有了生态茶这一品牌后,少说也要增加五成的收入呢。

  茶产业是景谷县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县栽培的茶树品种较多,统称云南大叶茶、大白茶、紫茶。全县有10个乡镇127个村1144个村民小组种植茶叶,涉茶农户50000余人,全县茶园种植面积15.5万亩,采摘面积为12.24万亩,平均单产54.97公斤/亩,茶叶总产量达6728吨,平均单价88元/公斤,实现产值5.9亿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普洱市生态茶园工程建设的要求,景谷于2010年开始启动全县生态茶园建设,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15.5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任务。

  自2010年以来,景谷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为根基,以严谨的科学管理为依托,以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复合生态茶园为目标,聘请国内知名茶叶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GAP的生产技术标准,实施园区科学化管理,在基础建设及硬件投入上更是不惜血本,加大绿化力度,兴修水利。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为了确保普洱茶以恒久的至好品质走向市场。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景谷茶叶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8月底,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49家,其中工商部门注册有法人实体44家,实力强有一定规模,并通过QS认证的有19家,上规模,符合普洱茶精深加工标准的企业14家,年生产加工量200吨以上,产值上千万元的有5家,县内茶叶加工企业自有茶叶基地5万余亩,龙头企业通过预购农用物资和技术辅导等形式辐射带动1万余户种植茶园10多万亩,加工产品主要有普洱茶、名优绿茶、炒青、烘青、晒青。

  民乐镇镇长王景说,民乐通过20余年的发展,种植茶园30000余亩,年茶叶产量1600余吨,茶产业成了全镇富民的绿色产业。生态茶园建设工作是民乐镇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镇上成立了8个挂钩工作组,分别负责8个村委会生态茶园建设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的时间节点、建设要求、工作步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全镇茶农的积极性高涨,纷纷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民乐镇结合实际,采取示点先行,总结推广的方式,在5个村民委员会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目前合作社运转正常,作用得到发挥。

  位于民乐镇东部的秧塔村民小组有农户53户、215人。多年来,秧塔村民小组在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领导下,以打造茶叶专业小组为目标,致力开发种植大白茶,形成了茶叶专业村民小组,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秧塔村民小组种植的茶叶面积1080亩,其中农户的有600亩,人均2.79亩,古茶树有1万余株,其中大桥木古茶树3000余株,年总产值400多万元。通过开发大白茶,秧塔村民小组走上了致富道路,全组有小车5辆、摩托车50多辆,各种家用电器齐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拥有2000亩茶园的景谷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成立了白象专业合作社,有102户村民入社,共有1000亩茶园纳入生态茶园建设管理。董事长李大昌说,政府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非常及时,有了这样一个大生态茶园的环境,我们茶企业开发高端产品就有了大背景,市场的品牌效应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

  景谷三合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景谷县的一个茶业龙头企业,公司正在对芒玉茶厂基地茶园进行特色茶园改造。董事长温源森说,特色茶园改造是实现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主要途径,配合政府实施生态茶园建设,通过优化配置,改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保证古茶资源的延续,还能创建“绿色、生态”品牌形象,也必将有利于整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准备通过申请项目、资金、技术的扶持,将特色茶园改造、芒玉大峡谷旅游景区开发相结合,打造千亩观光茶园,全面促进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笔绘出一方春!景谷生态茶园建设,使全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的魅力、生态产业的活力,以及生态经济的张力!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
来源: 普洱市委宣传部(记者苏宏兵 梁荔)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