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平:突出普洱茶的文化

  近日,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支持,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北京市法学会、《中国作家》杂志社协办,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作家》影视创投中心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着重探讨了少数民族题材的挖掘保护与文化产业、本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法治建设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等议题,以期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探寻思路。

  提升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曾有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说过:“只有当我们以自己的特色展现自我时,我们才可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梁晓声称民族文化为“不可或缺的文化”。作为一线管理者,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对这一看法感触颇多,并在论坛上介绍了普洱市大力发展民族产业的实践经验。在沈培平看来:“生态是文化的根,文化只有与生态紧密相连,才能根深叶茂,保证旺盛生命力。”多年来,普洱市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利用自身普洱资源,突出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和弘扬了普洱文化。据沈培平介绍,以普洱茶为例,普洱人将其分为“人文普洱”“科学普洱”“文化普洱”“农业普洱”,从“农业普洱”提升到“文化普洱”,不断突出普洱茶的文化,并借助普洱茶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此前,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表示,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未来文化部将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民族演艺、民族工艺品、文化旅游、民族艺术等领域形成一批民族特色浓郁、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论坛主办方表示,这也正是本届论坛举办的初衷。

  文化产业法制保障亟待完善

  论坛上,作为此次论坛形象大使的白族女作家景宜表示,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当中,民族文化同样面临着被猎奇甚至被破坏的现状,因此,她呼吁更多的人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时要注重科学发展。中国民族文化产业论坛常设组委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陈忱也在论坛上提到,如今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一些背离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过分追逐商业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形成的同时,不应失去民族文化内容的本真。梁晓声也坦言,一旦民族文化因过于追逐商业利益而被异化,意味着其已经丧失了独特的文化存在意义。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