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80庆典特别版7542 经典大益茶诞生的故事(下)

  改制不是问题,问题改制后该何去何从。大益今天的成功是市场策略的成功,是产品的成功,二者缺一不可。以前谈过许多关于市场策略的内容,这里聊聊另一个关键因素——产品。
 
  7542是好茶不假,但7542也不是万能的。就在7542节节攀升的时候,勐海茶厂也陷入了困顿。用一款茶养活一个茶厂实在不现实。2004年,大益改制后,同样面临一个问题:企业应驶向何方?
  用现在看过去自然容易,但用现在去看未来,谁都是一头雾水,因为没有上帝视角。有7542珠玉在前,开发新茶的压力可想而知。一旦失败,市场必然认为改制后的大益失去了灵魂,那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此当时大益把新品的研发放在了熟茶上面,生茶在原有路线的基础上稳定发展,熟茶则要想办法推陈出新。那时邹炳良老爷子已从勐海茶厂退休,负责技术的则是后来大放异彩的李文华先生。
 
  “老茶头”现在人尽皆知,但这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在这之前老茶头只是熟茶散料中的“硬块”,连个名字都没有。当李文华先生在解决了技术问题后,给“老茶头”命名还有一段趣事。
李文华
 
  据李文华先生说:“产品(老茶头)要出来了,叫什么名字呢?我也是费尽了很多脑汁。最早的产品,有个小体形老茶头的产品,最初我起的名称,叫“粒粒香”,因为是颗粒状的,滋味香气独特,就叫了这个名字,做了饼茶,“粒粒香”饼茶这个产品,老茶友到知道。产品出来后,老一辈茶人给我提意见,说“粒粒香”,乌龙茶里有这种产品,普洱茶叫这个名字容易混淆。这才有了由“粒粒香”到“老茶头”的转变。
 
  不能继续叫“粒粒香”这么直白的名字,怎么办呢?我起产品名称,基本上是围绕茶的品质特征与文化内涵。抓耳挠腮,一段时间没有结果。后来就想,那就跳出茶品本身的桎梏如何,这才有了“老茶头”这个名字。
 
  老茶头,源于我读文化史料中闪动在我眼前的一个词,明清时期,西藏用很多滇茶,藏传佛教每年都有重大的茶会,茶会叫“普茶”,当年吴三桂还到西藏去“普茶”过。准备“普茶”茶汤的人,是寺庙里的专职官员,叫“茶头”,读到这个词,我眼前一亮,有啦!还依稀记得,寺院里,还有负责做饭的叫“饭头”,负责菜园的叫“菜头”,鲁智深就干过这个职位。
  “普茶”的茶汤是用煮的,“茶头”就负责煮茶,团块茶最好的品饮方式就是煮,联系至此,我就有了把产品叫“茶头”的想法,加个老字,一方面代表年长的茶头,也就是煮茶的老师傅了。”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老茶头”这个名字属于大益集团。所以其他茶商在做相关产品的时候,最好还是注明来历好些。
 
  老茶头只是大益经典产品中的一员,其实每款大益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因为篇幅有限,就先说到这里吧,以后有时间,我们接着聊。
 
  来源:大益行情网编辑部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