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紫陶坯是如何制成的


  由于建水紫陶泥料细腻,可塑性较弱,同时,满足刻填工艺需要陶坯具有一定的厚度,成型一般采用轮制成型手工拉坯,分为揉泥、拉坯、修坯三个步骤。
 
  一、揉泥
 
  首先将泥料取出进行压练。压练是将所需泥料堆放在干净平整的石板或厚实的滤布上,借助外部重量,以圆周运动由外向内顺序压练,使泥料干湿均匀、软硬适度,除去泥料中部分空气,然后再以手工搓揉。
  手工搓揉操作一般是在平整的台板上进行,台板用厚实的木板或石板制成,基脚扎实稳固,能够承受人工搓揉的作用力。手工搓揉的目的是将泥料中残余的气泡排出,使泥料中的水分进一步均匀,以防止泥料硬度不均、水分不均使泥坯在干燥或烧成过程中发生变形、开裂、爆坯。揉泥方式类似揉面,双手用力由内向外一层一层地顺序搓压,依次将空气排出,并使泥团增强筋骨。
 
  每搓揉完一遍,都重新折卷成团,然后进行第二次搓压,如此反复4-5次,之后,根据器型用料需要,留取中间一段整齐密实的部分作为坯泥,将预留坯泥竖置按压成下大上小的锥形圆柱体,即可上盘进行拉坯造型。
  二、拉坯
 
  将泥团摔打在车盘中心,不让泥团与车盘之间形成空隙,泥团的大小视拉制的器型而定,然后启动车盘,脚踏踏板控制车盘转速,然后双手蘸水将泥团抱紧向内向下挤压,均匀用力,使泥团成圆形并与车盘同一圆心,这个过程称作“扶泥头”,是拉坯成型的基础,“泥头”扶不正,泥头挤压不实或不规整,下一步的成型工作就无法继续。
 
  “泥头”在车盘圆心扶正后,双手均匀向上将泥团缓缓捧起,使之在车盘中心竖起升高,再用拇指在内控制与手掌配合徐徐下压,使泥柱变成粗短扁平状。将泥团向上捧起向下按压的过程,可消除泥团因摔打而产生的细纹,释放揉泥时留下的少数气孔,不同的器型也是在拉压的过程中,调整指、掌、臂的力度和方向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双手是拉坯成型的主要工具。
  拉坯操作要求眼准手稳,车盘转速快慢适度,用水干湿适量。车盘转速过快则双手难以掌控泥团,不易坯体成型;过慢则无法使坯壁厚度均匀和圆润。用水过多容易使泥团回软下塌,过干则泥团涩滞不易成型;不能留有积水在坯内,积水会造成陶坯裂底。
 
  收形后用切割线将湿坯与圆盘分离,将坯体移出,平稳地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石膏盘上自然干燥。较大的器件在搬动时容易受力变形,可先将托坯的石膏盘放于车盘上校正,在石膏盘上直接拉制,成型后搬动石膏盘,不接触湿软的坯体。
 
  石膏盘的保湿和吸水性能,能够满足湿坯均匀脱水,不会因为干燥过快而受损。同时,石膏与泥料不会黏合,湿坯自然干燥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轻松地将湿坯与石膏盘分离。
  三、修坯
 
  修坯是在车盘上利用不同的刀具、工具,对坯件器表、器型进行修整的过程。修坯要熟悉泥料性能,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收缩比,控制好坯体不同部位的厚薄程度,因为不同部位在高温烧成时的收缩率和受力情况不一致。修坯的刀具、工具是满足修坯质量的关键,能否正确使用各种刀具、工具,直接影响到修坯的质量。
 
  修坯的过程是,将坯件置放于车盘圆心,启动车盘。然后在旋转的车盘上左手扶坯,右手掌轻轻侧击坯体,使坯件与车盘同圆心旋转,这是修坯的基础,也是修坯最关键的步骤。坯件置正后,即可根据器型要求和坯体不同部位的厚薄需要进行修整。
  修坯的方向一般是由下至上,先用车刀按造型要求对坯体不同部位进行削刮,待削刮到理想的造型和厚薄尺度时,再用塑料磨片磨光器表,满足下一个环节的装饰和刻填要求。将器表磨光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便于发现坯胎上细微的气泡以作及时处理。
 
  坯胎上任何一个小气泡都有可能在干燥及烧制过程中铸成大错。小气泡的处理只需用刻刀将气泡划破,用塑料磨片摊平磨光即可;大气泡则需将气泡划破后,填补进湿度相近的泥料,用塑料磨片将填泥压实摊平。
  不同器型的口、颈、肩、腹、足、底各个部位的修坯技术要求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对大件器型黏结部位的修整,更是要充分考虑黏结部位的厚薄处理和上下部位的整体连贯。修坯是一个技术性、艺术性都很强的环节,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得心应手地使用不同修坯工具,才能修整出质量合格、造型的优美的器型。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