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茶叶品牌介绍

  芭蕉是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品牌。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前身为恩施市芭蕉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根据恩施市茶叶产业化发展需要,公司于2005年12月31日进行资产重组后重新登记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流动资金200余万元。公司占地面积3320m2,厂房面积2480m2,拥有最先进的汽热杀青自动化生产线和专业技术人员。现有固定资产330万元,公司是以生产、加工、销售恩施玉露、金星玉毫、芭蕉富硒茶系列蒸青绿茶的恩施州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位于富硒茶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的中心地带,生态环境良好,茶叶原材料丰富,自有无性系良种茶基地2370亩。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四季分明。且位于独立的硒矿床区,土壤含硒量0.5mg/kg-6.9mg/kg。年平均气温16.4℃,年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265天,其所在区域清江支流芭蕉河穿流而过,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年均日照1300小时。

  2006年公司生产恩施玉露25吨,实现产值610万元,当年销售收入完成626万元,创利税70余万元。“恩施玉露”茶被湖北省茶业学会评为金奖产品,并荣获“湖北省第三届十大名茶”称号。“芭蕉”商标被评为“恩施州第二届知名商标”。企业被恩施市茶业协会评为“十佳企业”和制茶评比“一等奖”,2006年9月“芭蕉”牌“恩施玉露”茶荣获“湖北省第三届十大名茶”称号。

  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已于2006年9月14日取得全国工业食品(QS)认证,恩施玉露、金星玉毫、芭蕉富硒茶三个产品已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并配合质检部门完成了恩施玉露湖北省级地方标准和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品牌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恩施玉露新工艺、新技术研究项目于2006年3月开始实施,2006年12月正式完成,系湖北省2006年度县域技术创新重点科技项目。一年多来,在湖北省科技厅和州、市科技局的-和支持下,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在总结长期实际生产经验的基础上,聘请相关专家,潜心研究,完成了项目的各项预期指标,取得了初步成果。

  2006年春,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从恩施玉露发祥地芭蕉侗族乡黄连溪和主产地五峰山遴选精通传统工艺而且操作熟练程度相近的技术工人十二名,从春茶开始直至秋茶结束,按照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一定规模的试验性生产。在此过程中,对新工艺流程各个环节特别是就决定恩施玉露独特品质特色的蒸青和整形上光两道关键工艺过程以及鲜叶采摘品种的选用等方面进行了反复多次的试验研究,掌握了全过程尤其是关键工艺的技术参数。遂于2006年10月,为使此工艺能够达到成熟并运用生产,公司又聘请了湖北省果茶所制茶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龚自明和湖北民族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汪兴平、恩施职院高级讲师杨胜伟、恩施职院副教授徐学书、湖北民院生物工程学院讲师周志和恩施市特产中心副主任向廷极、恩施市茶业协会副秘书长邓顺权等多位专家组成研究专班,在公司总经理张文旗、副总经理蒋子祥的组织下,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流程进行了审查、修订,并最终确定了恩施玉露的新工艺技术流程。2007年4月,恩施玉露新工艺、新技术通过了省科技厅的专家评审。

  项目建成后,其加工、销售等环节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个,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带动每年在鲜叶采摘、产品运输等环节可创造就业机会500个。同时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恩施市及周边县(市)加快茶叶发展力度,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通过恩施玉露茶的恢复和加工项目,推动恩施茶叶的上档升级,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