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会】隐藏在“普洱茶再发现”中的秘密

  2018年10月24日周三

  昆明午后气温21℃

  湿度49%

  “63方程式”第100期品鉴会如期举行

  本期品鉴会,我们要品鉴的是两款生茶,看干茶,两款茶的颜色和级别比较接近,芽头肥壮、比较显毫。样1条索比较松散,样2则比较紧结。

  6次出水

  样1浸出的比较快,颜色相对较深。总体而言,两款茶的汤色比较接近,皆为黄绿透亮,看汤色,应该是新茶。

  六次出水

  入口品尝,样1甜度高、香气显、滋味比较饱满。样2和样1的风格比较接近,但涩度略显,滋味不如样1协调。

  三次开汤

  样1饱满浓郁、香气高、回甘生津好、耐泡度佳。样2的整体苦涩度浓于样1,回甘生津持久,甜香足。

  看叶底,两款茶的叶底色泽比较接近,皆为黄绿偏橄榄色,样1的叶底比较舒展,样2的叶底则相对碎一些。

  三次开汤(左为样一,右为样二)

  分享交流

  经过“63方程式”阶段的品鉴,有小伙伴大胆猜测,今天品鉴的两款茶应该是同一原料,压成了不同形状。此言一出,也有人反对说,不可能,两款茶的口感差距明显的,应该是两个区域的茶品。

  答案公布

  经过若干回合的交锋,主考官忍不住公布正确答案,今天喝的两个样确实是同一原料压制,只是样1压成了饼、样2压成了砖,是茶书套装《普洱茶再发现》中搭配的茶,是来自临沧地区的原料。

  普洱茶再发现茶书与饼茶

  答案一公布,大家不禁感叹原来同一原料压成不同形状之后,口感竟然可以有这么大的差距?其实要理解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在进行63方程式的过程中,投茶量、时间和水温是固定的。

  样1和样2虽然是同一原料压制,但因为形状的不同,在取样的时候茶叶的松紧度、粗细度就不一样,所以在浸泡的过程中两款茶浸出的结果必然是不一样的:

  在6次出水过程中,我们看到样1浸出比较快且均匀,而样2则要慢一点;

  533三次开汤的结果就更有意思,因为茶砖压得比较紧,我们在撬样的时候比较难,撬出的样也比较碎,这样在用审评杯冲泡的时候,茶的涩度就更容易凸显出来。

  普洱茶再发现茶砖与饼茶

  正常冲泡

  结合干茶的特点以及在63方程式中冲泡的结果,我们对两款茶的冲泡时间进行了调整。

  1

  样1的盖碗冲泡缩短了浸泡时间,从15秒开始浸泡,前6泡都不用加时间,茶叶滋味保持得比较好,香甜度和饱满度都有很好的体现;

  2

  而样2的盖碗冲泡,我们采取20秒浸泡,这样它在前6泡的表现都比较均匀。在正常冲泡阶段,这两款茶在口感上稍有区别,总体来说香甜度好,回甘生津足,很好的体现了临沧茶的特点。

  正常冲泡

  正如阮殿蓉女士在《普洱茶再发现》一书中写道的:

  “作为茶树最重要的原生地之一,临沧优良的自然条件为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持续升温,临沧的普洱茶生产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回到它本应享有的位置上来。”

  我们今天的品鉴会,从盲评到头脑风暴再到正常品鉴,也是对普洱茶再发现的一个过程。

  品鉴会合影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