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后无茶道

今天公司请了外教来给茶师培训,大掌柜在跟老师沟通时,我听到了这么一句,“中国明后无茶道”,他们两人笑称这是戏言。我还是按捺不住好奇找寻了一下历史,发现他们说的挺在理。下面的文字当是游戏,供大家娱乐(注:我们没有茶艺师,只有茶师,其中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泡茶从来不是表演)。

文化圈里有一句话“明朝之后无中国”,讲的是中原文化在明朝灭亡后很多传统和文化就消失了,这种消失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中国传统的“乱世隐士”,这些有识之人或隐于市或藏于野,另一种是断层灭绝了。有人说《四库全书》梳理了中华文化,但是稍懂些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无数倍《四库全书》的文字被火焚尽。

方健先生汇编的《中国茶书全集校证》是我看过最全记录茶书及其文化的,其七册共收录中唐至民国所成茶书101种,其中唐宋茶书有35种,明代茶书有37种,清代茶书为10种,其他为新收茶书。清代共276年,再如何粉饰太平,也不能遮掩中华文化的流失和消亡。

再后面就是外战内乱,一直到建国后,中华太平,那时候百废待兴,幸运的是茶作为粮米面油等民生物品,一直受战略物资对待,全国保存了完好的茶山茶园,把茶的“长之源”(生长的源头)保留了下来,“饮之源”(喝茶的源头和文化)却在那几百年间近乎断层了,以至于现在一说起中国茶,大多数人的认识就两个词,一是茶道,日本和台湾的茶道;二是茶艺,受1977年台湾茶商经营揽客影响,到1989年建立国家茶艺师标准导致而成。中国茶的“饮之源”就这样隐世于山野红尘之中。

日本的茶道本质取决于两点,一是源于唐煎宋点,二是佛门心法,就像佛教进入中国已经不是印度的佛教一样,日本较为完整的延续唐煎宋点的茶术,加上千利休一门将佛门心法与茶术结合打造了日本茶道,至此,日本茶道独成一家,这无可避讳;台湾茶道,受国内战乱隅居一地的文化延续同时又受日本茶道的影响,有点有线,却没有成面,反而是没有成为一个茶道体系。

今天大掌柜和老师的随机闲谈,背后却是一段沉重的文化历史。

末了,两人又谈到中国的隐士文化,但凡隐士隐于乱世,又于盛世而出,现在的时代慢慢名士渐现,以云南为例,有人出于大理庙庵行茶之术,有人溯普洱茶文化之根源火塘烤茶,有人弃茶漏喝茶之头汤知茶之真味,有人随手泡好茶不拘泥于形式,有人一杯茶可泡出百十种味道,等等。最后,为“中国明后无茶道”续一句后话,“现代盛世开茶术”,所谓茶术,是指茶的冲泡技术,如武之术,找回茶的“饮之源”。

作者简介
景素茶叶
景素普洱,匠心妙饮——源于云南普洱,品牌连锁,经营内容包含普洱茶、茶具的零售和定制、茶馆服务,并践行和推广中国茶道。
活跃作者